以前因为没有法定节假日,每逢清明节只好遵循“早清明晚十来一”的传统,抽时间提前回去,自2008年,清明节与端午节、中秋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后,成了重要的“小长假”,再回老家祭祀就显得很从容了!
因为中国人对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人们对亲人庄重的纪念,是表达情感的诗意之举,是发自个体情感的感恩与缅怀,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和历史上一段时间将其异化为迷信活动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每年的这个时节我都会回老家,然后和家人一起到先人的坟墓边,铲除杂草,添加新土,燃香奠酒,焚烧纸钱。我相信亲人、先祖能够领受我们的情意与祭奠!
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爷爷每天比上班都准时地去放羊,奶奶喂养着几十只鸡鸭鹅,共同走过七十多年的他们依然精心地侍弄着他们的三亩地。爷爷除了给我们几个经常上“政治课”之外,还会给我们说起国际国内形势,说起我们家的祖籍是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爷爷说,他的爷爷带领李氏家族风风雨雨走到今天已经百年,实属不易,每每说起先祖们的创业经历,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时刻,都让我们都铭记在心。
在2015年的清明节,家族五十多人从四面八方齐聚老家,面对祖先的坟茔肃立,一篇篇祭文让大家追思:
肃立
鞠躬
大合影
二弟主持仪式,并写了一首诗以表思先之情:
吾祖高风首推博爱,爱心倍至波及族人。
孝父敬母养育子女,呕心沥血艰难度日,
守家立业辛勤耕耘。躲避战乱保全性命,
白手起家凭借手艺。平生正直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睿智明理。刻苦钻研积累经验,
吃苦耐劳和睦邻里。夫妻和睦比翼齐飞,
天伦之乐欢声笑语。爱心传递永记心里,
学习先人勇创佳绩。五湖四海广阔天地,
清明又至家族团聚,欢聚一堂虔诚致敬。
坟前静立洒酒吊祭,先人有灵九天有知。
香烟青青直达天庭,先人下凡保佑子孙。
风起云涌阴及子孙,家庭和睦告慰先人!
书写传记传承后世,万语千言怎能述记?
巾短情长寸管述意,人生在世百年瞬逝。
处处都是现场直播,彩排人生哪里寻觅?
逝者已去生者永记,人生如梦梦醒又是。
循环往复始终如一,新陈代谢自古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