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中创新——开学二三事
今天能够静心坐下来写博真的不易。学初的状态象打仗,在经历了军训、阅兵式苦练、参加全市高一学生大阅兵后,在百名学生尽最大努力为检阅拼搏最终未取得好名次的郁闷中,我又被教育局抽调到教育教学检查组,进行了一周的检查考评。在我检查别的学校的同时,我的学校被另外的小组检查着。
那天我们组结束早,我回到学校,等待另一个检查组对我们学校的评价。送走检查领导们后,校长一脸温柔地告诉我:“很好,对学生评价很高,精神面貌好,懂礼貌,素质高……”
这是一个开心的夜晚,好象自己的孩子被(高人)夸奖(来我校检查的都是名校的业务专家)。心里抹了蜜似的,一直回味着这来之不易的甜蜜。
每个学期开始,都要惯例地进行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甚至有些班级老师要求学生拿着学生守则和学校行为细则当课文背,阵势挺大,山雨欲来,可雷声大雨点小,靠背条例规范行为让教育变成死水一潭:养成是一种动态的点燃。
于是,我把每学期开学第三周定为“我爱我班”主题活动的开始,命名当然取自电视剧《我爱我家》。活动为期一个月,每周政教处与学生会对室内外卫生、仪容仪表、课间文明礼仪等方面进行检查,活动结束后综合评比,选出“美丽的家”、“礼仪之班”先进集体,还有“文明礼仪标兵”先进个人。
主题月共四个升旗仪式,我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集体“辅导”。有明确的讲话目标,有渐进的辅导内容:学会微笑,学会问好,学会接纳自我,让课间来点音乐。
国旗下演讲一定集中一点,忌讳面面俱到,我努力赋予每次演讲以真诚,哪怕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早晨能够被我一句话打动,我的努力就值。
记得在“学会微笑”主题讲话中我这样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微笑是友善的传递,是爱的使者,是素质的体现。请同学们相信,生活中的我是一个特别愿意带给别人快乐的人。职业习惯让我灿烂的笑变得日益稀少。比如昨天课间我厉声叫住一个大声讲脏话的学生,虽然我努力控制情绪,但我做不到微笑着抚摩着他小人家的小脑袋,告诉他:‘你真可爱’(笑)……我盼望全校洋溢微笑的未来,我宁愿做一个笑到最后的人,即使笑到最后不一定笑得最好!
通过活动,我收获很多微笑,许多问好;
许多老师感慨:孩子们懂事了,有礼貌了。
德育是一种仪式。有人觉得一搞活动就是走形式,腻烦得百无聊赖,就觉得自己厚重,内涵得不得了。其实,任何教育都要以一定的形式作载体。奥运会升国旗奏国歌是一种仪式,举国同悲向灾区默哀是一种仪式,教育离不开仪式,善教育着,捕捉鲜活的教育资源,把形式与内涵和谐地统一。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会,我提出各班要搞一种仪式。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缺点,班主任仔细看过之后,“破坏性”仪式正式开始:老师当着全班学生,把孩子们写着缺点的纸团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把写有优点的纸仔细保存,告诉大家:缺点代表过去,在新的学期,我们一起进步。
即使常规,也要努力创新,这是我的追求,也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