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面对玩心大、不把学习当回事的孩子,他们或采取暴打怒骂,或整日里唠里唠叨,其结果见效三天,过后照旧,然后家长又是新一轮的打骂和唠叨。对于孩子重蹈覆辙的劣习,很多家长捶胸顿足而束手无策。
前几天,央视《心理访谈》播出一期名为《妈妈陪你》的节目,说的是妈妈把网瘾少年成功拉出网吧的真实事例。看完对我触动很大。妈妈面对网瘾成性已经初三的儿子,曾经打骂过,也胁迫过,被锁在房里的儿子竟愤怒地用拳头砸碎玻璃,跳窗去网吧。强硬的管教反而使儿子变本加厉成夜成夜宿在网吧不再上学,不再回家。后来妈妈改变战术——陪儿子上网。儿子上网,她给儿子端水送饭。为了不影响儿子玩游戏,她就守在网吧门外,困了打个盹,直至儿子玩够了再陪儿子一起回家。在演播现场,儿子动情地说他在网吧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六十个小时,妈妈在门外陪了他六十个小时。
母爱总能赢。接下来的日子孩子去网吧的时间越来越少,直到中招考试前一个多月他才彻底醒悟,重新拾起书本发奋读书,最后如愿以偿考入市一所重点高中。主持人张小琴问妈妈:“儿子一次次给你承诺戒掉网瘾,又一次次走进网吧,难道你不愤怒吗?为什么还能一次次相信他?”妈妈说:“我没有愤怒,因为我相信我能把孩子拉出网吧。”这就是爱的力量,更是是信任的力量,妈妈用她娇弱的双臂终于把网瘾孩子拉回了家。
相信孩子不是一朝一夕,一件事两件事,应该是长期的,坚持不懈坚守自己的信念,去毫无疑问地相信我们的孩子,不管他犯过多大的错,我们也要用鼓励和欣赏的眼睛多看看孩子的优点。真心走入孩子内心,同孩子同喜共悲。如果这位妈妈一味采取强制管教或者放任不管,恐怕今天儿子还沉浸在网络不能自拔。
我的女儿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很普普通通。但在父母眼里,她是我们的唯一,更是我们的100%。她生活无序,学习还不肯用功,但她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她理解父母的良苦,努力在一点点克服自身诸多不良。她一次次下了决心,又一次次不自信地否定自己。朋友说要是我早就对她限制活动、严加管教了。我说对中学孩子存在问题得疏而不是堵,他们好像并不理解我,仍然觉得我对女儿要求太松了。
有时候我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由于对女儿管教不严厉,才导致她至今仍不能战胜另一个不喜欢的自己?看了心理访谈《妈妈陪你》,我又对此充满了信心,如此大的网瘾少年妈妈都能用真情和执着把孩子拉出网吧,我为什么没有信心呢?何况我的女儿本来就是很乖巧的孩子。
其实,从女儿言语和眼神里我已经读出不久的将来(两个月或许半年,亦或许更长时间),她就能超越自我,发奋努力,把自己更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对此我深信不疑。爱他就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