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频道 > 考研政治 >

冲刺阶段指导:2009年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二)(8)

2008-11-15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条举措:

  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重点20.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1.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优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在达到小康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协调发展问题。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对于解决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 中国是一个大国,由于各种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而"五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中,"统筹区域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 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第一,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

  第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

  第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第五,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财政性投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第六,在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过程中,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①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

  ②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③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

  ④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重点20B.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化发展问题

  1. 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科学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阐明了这两个飞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指明了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产品是解决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解决中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农业,我国不可能把解决吃饭问题寄托在别国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在解决好了人民群众的温饱以后才能够顺利进行。如果农业的基础不稳固,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实现我们的现代化。

  二是农业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我国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发展,有大量的原材料是要靠农业来提供的。如果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就会极大地影响工业的发展。所以,农业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这一基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