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针、新政策。其中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等。
(4)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目的,或者说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为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新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3.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现实意义
(1) 毛泽东首次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特点和解决途径、方法等的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想,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协调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各种矛盾,创造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和文化、巩固新制度和建设新国家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3) 社会主义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状况。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和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重点1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共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它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反映了我们党肩负的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的高度统一,又体现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两个先锋队"的概括,切合我们的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
(1) 中共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既表明了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又表明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要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 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顺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而诞生的,从它成立那天起就担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使命;
(3) 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把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全体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肩负的阶级和民族的两大历史使命的高度统一。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一般说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但在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度中,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在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这是由于: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许多特殊优点:
(1)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2)高度集中,便于形成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
(3)和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强大的工农联盟;
(4)一开始走上革命舞台,就在中共的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最有觉悟的阶级。因此,他们终究成为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取得胜利。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是通过其政党共产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领导,实质是共产党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决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3)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共同奋斗,需要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