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背会怎么办
------浅谈背诵课文的方法
背诵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难点。这次和学生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课堂上,我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比如第五段圆明园被烧毁,引导学生读出了悲伤气愤的感情;二三四段介绍圆明园布局、建筑、文物的段落,引导学生读出了骄傲自豪的语气。在我的渲染引导下,在欣赏了一幅幅圆明园美轮美奂的精彩画面之后,孩子们一副思索的表情,似乎已经沉浸在课文所渲染的气氛之中。接下来,课后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我以为不是什么难题,就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了。
第二天早晨我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只有十几个学生让家长签过字“已会背”。班里一共是六十多个孩子,还有四十多人不熟练,或者是不会背诵。看到这种情况,我在想:他们为什么没有背会?是什么原因呢?
细细思量,我想:一是对于这样的重点课文,有些词句,有些句段是需要细细品味分析,在品读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背诵,学生可能会更容易一些。二是不会背还有可能是平常要求不够严,孩子们不把背诵的作业当回事儿。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对于我们这所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来说,家长工作忙,顾不上管孩子的背诵,更不习惯于给学生的背诵签上字。
怎么解决呢?想到还有那么多学生不会背诵,我只好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了第三段。让学生静下心来,细细地想: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都讲了什么意思?是按什么来分层的?
一阵思考之后,学生按照先分写后总写的办法给这一段分了两层。第一层介绍圆明园中八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各地名胜、诗情画意的风景、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等等。第二层写了游览圆明园的感想。分了层次,又列好了各类建筑的名称,这个提纲,仿佛给了学生一个梯子,学生一步一步,走得很轻松,走得速度也很快。原来难懂难背的课文,现在很容易就背过了。
接下来,我留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读,充分地背,又让小组长检查背诵,还给家长又发了校信通,表扬了上午认真背诵的学生,要求家长继续检查背诵情况。
下午检查背诵的作业,会背的学生已经达到了90%还多,不会背的只剩那么两三个。看样子那几个孩子不知道背诵的时间去哪儿了。所以利用放学时间,我又帮助那几个学生找回来五分钟,终于他们也会背诵了。
由此看来,要“背会课文”;除了严格的督促和检查,还要指导学生给文章分层次、列提纲,把课本读薄,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通过这次背诵课文的经历,使我认识到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背诵方法,让学生重视背诵的作业,这样才能让学生把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