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浅谈略读课文的教学作文

2020-07-04 
小学语文关键字:略读精读迁移能力内容提要: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小学语文

关键字:  略读   精读   迁移   能力

内容提要:略读课文的目的是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略读课文提倡“一课一得”,特别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与运用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取舍或重组,突出重点,无关重点的必须坚决舍弃。

略读课文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在不同的学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也不甚相同,低年级相对小一些,大约占20%左右,到了高年级学段,比重明显增加,达到50%左右。略读课文的增加表明编者的目的是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也认为略读课文是精讲课文的一个延伸,是利用前一篇精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来自学,是学生在精讲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的一个运用!可以说,精读是学方法,略读是用方法。那略读课文教什么?怎样教呢?

前两天听了一位老师的课,她讲的是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讲着讲着,就回归到了精读课文的详细分析上了,逐句逐词,一节课满当当,但无主次之分、感觉不出重点是什么,更没有显示出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听完之后我认为教者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把握不到位,没有明白略读课文教的特点。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我有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想和同行们进行探讨:

略读课是相对于精读课而言的课文类型,当然,有些略读课文也可以作为精读课来讲。但是,教材既然把这篇文章列为略读课文就有他的理由和意图。“课标”对略读有明确的要求,即“粗知大意”,也就是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一定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但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总是不愿意舍弃,认为这句重要,那句也不能丢,讲着讲着,就又回到了精讲的路子上。实际上,略读课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精读课文中所学方法的迁移,是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来。

怎样才能“粗知大意”呢?我觉得应该先从教学目标入手。我觉得略读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从三方面考虑:一、借助单元背的要求提出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都有既定的目标,略读课是对精读课文方法的延伸、内化及运用,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多关注本单元的要求。比如《学会看病》一文的教学中,围绕单元主题,使“父母之爱”多角度、多侧面呈现后,从而选定本课以写促读的教学目标。《幸福是什么》让学生知道超人体童话的特点。这一点的实现应该是建立在课文《巨人的花园》学习的基础上的,这是课堂主问题的设计,用一个问题串联整篇课文的学习。
二、导读中的问题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所以,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的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为重点或主线设定目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可以设计学对话的表达形式的目标。三、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自主把握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以关注某一个点,仿写、朗诵、感悟等。《我的“长生果”》一课,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根据班里孩子爱读书的喜好,设计了自己和书之间的故事的仿写教学目标。无论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最根本的还是关注儿童的需要。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略读课的教学流程又该如何“略”呢?

略读课文提倡“一课一得”,特别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与运用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取舍或重组,突出重点,无关重点的必须坚决舍弃。《我的“长生果”》学事理结合;《学会看病》学心理描写。《小英雄雨来》把握一个问题:雨来英雄在哪儿?孩子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找寻,读、感、悟、说,很快达成了教学目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可以推荐类似的随笔,比较着读,效果就会很好。学习研读了《学会看病》单元的“导语”,后,明白编者意图是语言训练:进一步学习作者怎样通过一定的描写方法表现父母之爱;我们可以这样设计:一、从课题出发,引出文中的母亲“到底是不是冷漠的母亲”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预习批注;二、教学中,让学生从看病前、中、后这三个片断中任选一个,站在儿子的角度改写文章,注意心理活动,体现情感变化;三、在课结尾时以“母亲让儿子学会看病,其实更是学会什么?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下来。”这样的设计,有运用,有迁移,有升华,可谓层层深入,用好了教材这个例子。再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很多老师讲这一课时落脚点都是保护环境,其实整篇文章的深意是想指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画面,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感受文章用词的精美,积累并运用词语。因此,课中我设计了:大瀑布变化前后分别有什么样的变化的这一主旨问题。品读变化前后两段文字,让学生感受到写景文章运用四字词语的准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写作方法;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为了突出瀑布变化前的雄奇,变化后的形容枯槁,我采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自由读、想象读、师生接读、填补空白等形式,瀑布前后惊人的变化已经不用老师再细讲该不该保护、怎样保护环境这一问题,学生心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只有把教材这个例子用好,才可能在略读课文里做到真正的“略”而不丢。

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对识字学词等细节的详解,但教学目标、重点更为集中、突出。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我很赞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要更强调方法和运用。在阅读的方法上,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这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慈母情深》一课的设计我就抓住“导读”里的问题: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为切入点,接着引导学生写批注,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读悟情,最后以小练笔升华情感。用一个问题:“我”的鼻子为什么一酸?串联整篇课文的学习,既简化了教师的提问,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从文字里我们看到母亲瘦弱的脊背、母亲工作的辛劳、母亲对“我”的要求毫不犹豫的一掏,此时此刻,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母亲挣钱和给钱的画面,“我”的鼻子怎能不酸!面对这样的母亲,学生纷纷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妈妈,您干活太累了!我不该再给您要钱,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妈妈,我不知道您的工作环境这么差,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妈妈,我爱您!不论您多老,多不好看,我永远都爱您!

………………

师顺势再深一层的引导: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那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塞给孩子的一元五角钱。

母爱是雨中撑起的一把伞。

母爱是寒冷时披上的一件衣服。

母爱是挫折时一句鼓励的话。

母爱是口渴时递过来的一杯水。

…………………

母亲的深情让文中的作者懂事了、长大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母亲生活中对自己的点滴都是对自己的爱。体会到了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了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当然,略读也不排斥精读,还要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学中应避免要求过高,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这样也是对学习方法的一个迁移使用。

如何更好的把握好略读课的教学,需要教师课前细细研读,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针对目标,精略相辅。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