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理解 指导 解放作文

2020-06-14 
前言有人说:如果把教育比作一辆汽车,中国的教育是往汽车里装东西,而美国的教育是往汽车里加油。作为一名普通

前言

        有人说:如果把教育比作一辆汽车,中国的教育是往汽车里装东西,而美国的教育是往汽车里加油。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教师,我无缘耳闻目睹美国的教育,但看看我们周边的教育现状(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确实存在着老师把自己认为有用的、技术性的知识大把大把地往学生脑子里硬塞。我不是圣人,无能为力改变所有的陈旧的教条的做法,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往汽车加油。

教学实录片断:

        师:谁愿意把儿歌读给大家听?

       生:远处一座(座)山,近处一片(片)田,左边是一片树林,右边是一座果园。

       生:错了,应该是一座座山,一片片田。

       师:一座座山和一座山意思不一样吗?

       生:当然不一样了,一座山就是一座加上一座等于两座。

       师:你能用数学上学的加法来解决语文上的问题,了不起。那么一座座山到底是不是两座山呢,再看看书想想好吗?

       生:一座座山不是两座,是三座,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三座。

        师:你更了不起,读书时还认真看插图了。那么一座座山到底是两座呢,还是三座呢,或者是别的答案?我们一会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好吗?我们先来解决一片片田是什么意思。

        生5:书上画了六块田,一块块田就是六块田。

        生6:不是六块田,这边还有许多田没画呢,书上画不开了。

        (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

         师:一块块田就是许多块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才的问题,一座座山是多少座呢?

         生(全体):许多座。

         师:书上画了三座算不算错呢?

         生7:可能是树遮挡住了一些山吧。

         师:你这样认为有道理。一座山可能是三座,也可能是许多座,有时候说三个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个个的。老师可喜欢看到小朋友们的一张张笑脸了。一张张笑脸是几张笑脸?

        生:许多张。

        师:秋天到了,许多小树都落下了叶子,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生:秋天到了,一棵棵小树落下了叶子。

        师:现在谁会用“一------”说话。

        生:天空中,一颗颗星星都在眨着眼睛。

        生:树上,一个个石榴裂开了小嘴笑。

         ------

         师:小朋友,我们读儿歌的时候可以手舞足蹈。(师带动作表演范读)下面请小朋友也边表演动作边读书。

         生:老师,高旭不读。

          师(轻轻走过去,贴着高旭的耳朵问):为什么不读?

          高旭:你刚才的动作太难了,我没有学会。

          师:学不会不要紧,你可以按老师加的动作表演读,也可以自己设计动作,不加也行。

        反思: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出了三大原则:理解,指导,解放。这三大原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也同样适用。

        理解就是首先要认识他们,要把他们当小孩,当儿童看待,要理解儿童身上的儿童本性。例如上案例中学生说一座山是两座(错误)三座(偏差)时,教师要理解他们认知水平的浅薄,理解他们在知识能力的有限性。只有理解了,才能尊重他们,不会肆意批评他们因为年龄而犯下的错误、存有的缺陷,不会扑灭他们思维的火花;理解了他们,才不会压制、打击、嘲讽、贬低他们的自尊心,才能积极促进他们生命尊严的不断生成。如果一味理解,而不加指导,就成了放纵,对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形成百害而无一利。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成全学生健全的人格,儿童世界必须有正确的引导。当学生对一座座山理解错误时,老师延迟评价,先引导学生理解一块块田后,再来理解一座座山,就水到渠成;这样的教育对学生才是有用的,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但是也不应该降低技术层面的要求;真正好的教师不能懈怠学生的错误,放松学生的要求。再说说解放,所谓的解放是指解放束缚学生的铁镣枷锁,让学生的思维飞出教室,海阔天空任意驰骋。这节课老师努力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敢说、愿说、多说;努力解放他们的手脚,表演读让他们在吮吸知识甘露,品味语言的同时,手脚动起来;解放他们的心灵,就是让他们和老师站在同一高度上漫步课堂,平等对话。

       本案例不足之处是教师表演读一环节的施教,老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品味文字,欣赏语言。我认为有点太强势,没有考虑到学生会不会表演愿不愿意表演。如果能这样设计当时的过渡语“你们可以按照老师的示范表演读,也可以自己设计动作,当然也可以静静地读,怎么读都可以,但必须有自己的理由”,我想大概就不会有学生认为不按照老师那样的读就是错误的想法了。

        “理解,指导,解放。”“往汽车里加油。”将会作为座右铭左右我的言谈举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