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总结 > 卫生工作总结 >

2009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10年卫生工作计划(5)

2009-11-10 
加强临床重点学(专)科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加强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各类岗位培训。做好鹿城区“远程健康服务”试点工作,逐步推广“远程健康服务”,落实三大服务功能和三大辅助功能。继续开展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创建
  2、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善卫生法制制度建设,制定卫生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程,推行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管理。开展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评审,规范执法行为,展示执法成果。做好卫生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制定普法资料建档规范化指引。强化党委中心理论组、机关公务员和卫生医务人员学法制度建设,实现学法、用法常态化。

  3、做好医教科研、中医、干部保健和人才培养。实施311项目工程,加强临床重点学(专)科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加强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各类岗位培训。做好鹿城区“远程健康服务”试点工作,逐步推广“远程健康服务”,落实三大服务功能和三大辅助功能。继续开展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创建,抓好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和4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做好5个市级示范中医科和5个达标中医科评选工作。成立市名中医研究所和市中医药文化馆,制订以师承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方案。实施温州特色的中医药保护、挖掘和继承项目,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评选10个市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实施“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医药工程”,做好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加强干部保健工作,强化专家队伍建设,创新干部保健机制与服务体系,探索健康管理与干部保健工作相结合的新方法,提高健康管理信息化水平。做好公务员健康体检,实行人性化服务与体检后医疗保健延伸服务;继续做好健康宝典、名医讲坛等健康教育栏目。制订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各项经费到位。

  4、推进妇幼保健和血液管理工作。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继续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在较低水平;稳步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提高妇女病检查数量和质量。开展妇幼规范化门诊创建,永嘉县要完成省级规范化门诊创建工作。全市要开展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测,力争婚检率达30%;龙湾区、永嘉县务必要在上半年启动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测工作。抓好三项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鹿城区、永嘉县要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点工作。深入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同时,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献血管理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建设。科学合理用血宣教培训,鼓励开展输血新技术,提高医疗用血水平,确保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规范临床用血互助金收取。

  5、加强计划财务工作。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农合、健康体检等专项资金监管;开展医疗卫生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督查,组织以县为单位基层财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订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年度及离任审计,力争在业务5千万元以上单位设内审机构。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出台《市医疗单位床位收费指导意见》,实施服务价格规范调整方案。规范药品和市本级医用设备、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确保药品、耗材网上交易率分别达80%和85%以上;探索县以下医疗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严格大型医用设备审批,协助做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核准发放。加强卫生统计管理,完善统计信息网络直报。落实县及县以上重点用能医院节能措施,启动市级医院节能技术改造试点工作。

  6、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积极将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门诊费用计算机联网实时自动结报,并在市级医疗机构和市辖三区网络连接基础上,启动与各县(市)新农合网络连接。完善“一卡通”系统,尽早实现市区医疗机构间就诊“一卡通”。完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系统温州地区项目和市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实现电子公文流转、传递、收发。加强温州卫生信息网建设,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组织实施“健康面对面”计划,探索建立标准化、网络化、互融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