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工作总结 > 卫生工作总结 >

2009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10年卫生工作计划(4)

2009-11-10 
加强临床重点学(专)科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加强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各类岗位培训。做好鹿城区“远程健康服务”试点工作,逐步推广“远程健康服务”,落实三大服务功能和三大辅助功能。继续开展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创建
  2、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国家从今年开始将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各地要按照《关于卫生强市建设的决定》精神,结合“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不断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一要强化机构监管。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运行、服务行为和医疗质量的监管,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严禁无证执业或超范围执业。严格医疗服务规范,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加强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管理综合评价制度。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有效预防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二要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健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医院财务监管,继续推行财务委派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行绩效管理,严格运行成本核算,降低营运成本。完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医学影像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坚持合理检查、用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三要实施内部机制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明确医院管理者职责,实行院长负责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内部管理,健全医疗服务流程,继续完善“一卡通”系统、弹性工作制和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

  3、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要抓好各类疾病防控。加强以流感、非典等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规范哨点医院和实验室检测。加强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力争不出现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措施,有效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扩大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重点在吸毒人数300人以上的乡镇按需增设服药点。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全市未取得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资格的二级及以上医院,6月底前要通过验收;其它开展手术等相关业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年底前要力争通过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验收。抓好疾控和医疗救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疾病预警报告制度。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提高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开展精神病人普查和建档工作,鹿城、龙湾、瓯海区要做好精神病患者普查确诊,各县要开展精神病社区普查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承担起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病综合防控。全市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网络直报,并统一使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此外,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疫情。

  二要强化计划免疫工作。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严防传染病发生、流行;扩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逐步使规范化门诊达70%,合格门诊达100%。降低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病率,全市免疫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要≥95%,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要≥95%;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重点地区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三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执法工具。增加卫生监督人员配备,严格卫生监督员准入和培训管理。规范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开展小餐饮、小诊所安全专项整治,指导监管农村家庭聚餐,完善餐饮信息公示制,推进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医疗机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非法行医行为,维护医疗市场秩序。规范职业病报告与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各县(市)应至少建立一家以上具备职业病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单位;监督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培训,依法查处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管,开展以学校餐饮、饮用水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检查。

  四要加强卫生应急工作。重点加强基层卫生应急机构和应急基地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强化卫生应急演练。继续做好支援地震灾区卫生重建工作,力争年底前恢复对口支援各乡镇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4、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巩固新农合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不断惠及广大农民”的精神,不断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一要明确目标。全市参合农民要达到450万人以上,各地参合率要达到90%以上。鹿城、龙湾、瓯海三区人均筹资标准要达到150元以上,其它县(市)要达到140元以上。市级财政对三区补助为30元;对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洞头县财政补助为6元;对文成县、泰顺县财政补助为13元。原则上农民个人筹资应占人均筹资额的30%以上。二要完善方案。建立三区、两市、六县三类补偿模式。建立健全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保障模式。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费用报销制,试行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费用报销。合理调整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比例,年度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含风险基金)。扩大补偿范围,对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其补偿比例原则上应高于西药、西医诊疗项目的20%以上。三要健全机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完善准入、退出机制,逐步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配全办事人员,方便农民报帐。同时,继续做好第二轮健康体检,提高体检质量,严防假冒虚报,试行村居体检信息公示制,确保体检率达60%以上。四要加强政策宣传。各地对参合农民报销起付线、封顶线和各级医院报销的比例和程序等,要以村广播、各种宣传栏、电视报纸等多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

  (四)继续推进“六项工作”,全面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1、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执行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完善一把手“四不直接管”和“一岗双责”制。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行业不正之风,开展市直医疗单位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驾驭卫生管理行政能力。深化创建市级文明机关和“五型”机关活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建立流动人口婚、孕、育等基本情况档案,强化计生工作责任追究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