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成效显著。温州市被评为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市,478人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全市总献血63103人次,献血19277.7升,临床用血18528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4.1%。强化无偿献血宣传,支持温州献血大王胡富有完成徒步北京迎奥运征程,开展第四届百名优秀进城务工青年献血活动,建立温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扩大成分输血和输血新技术,倡导无偿献血人性化服务,建立献血服务管理制度。依法开展采供血业务,开展临床用血检查,继续保持采供血安全零事故。
4、医教科研工作加快发展。启动第三轮311工程,确定5个重点学科群、13重点学科、9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增补重点专科通过终期评审。156项课题通过立项评审,84项课题通过验收评审。61个中医药课题通过立项评审。完成医学继教项目142个,申报国家级医学继教项目9个、省级28个;下达首批市II类医学继教项目129个。申报省、市级中医药继教项目7个、20个。组织511人和3246人分别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系列教材学习。组织3323人参加临床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年受理执业(助理)医师考生报名6099人,组织3687人参加综合笔试。组织4727名和296名医务人员分别参加初、中级和高级卫技职务资格考试。
5、干部保健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承担各类重要保健任务31次。组织市本级公务员健康体检15982人次。刊发《名医讲坛》60期,编发《健康宝典》手机短信50万条次,完成《名医讲坛》组稿14万字。组织“名医进社区”活动17次,举办健康讲座28场。发挥保健专家资源作用,联合新闻媒体推出“健康道道来”、“空中导医台”、“健康周刊”、“健康频道”等栏目,做到了“有影、有声、有报、有网”。艾滋病防治内容纳入了市委党校课程。
(六)卫生行风建设有序开展,卫生行业和谐环境初步构建
1、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终目标考核,市卫生局被评为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市级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中同比2007年提高了5个名次,顺利获得了市级文明机关称号。严格人事制度管理,公开招录230名高校毕业生,公开选调1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完成5名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副职干部竞争上岗考试。加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干部外出管理,继续实行会计委派制。3个单位获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16人获先进个人,1人获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落实卫生人才培养专项经费180万元。扎实做好系统社会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2、卫生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及时调整35个中标品种药品价格,3728个品规临床药品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网上到货确让率达92%,成交金额25.3亿元,让利社会约8000多万元。组织医用材料和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市直属6家医疗卫生单位医用材料成交金额7611万元,7家县级医院和8家乡镇卫生院参与跟标,总成交金额8245万元,平均价降幅近10%。市直属6家医疗卫生单位设备成交金额6484万元,节约资金1536万元。落实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制。严厉查处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行为。市直四家医院234人次上交“红包”166520元。
3、行风专项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卫生行业评议行风活动。45家县级以上医院向社会征求意见330多条,制订整改措施156条。48名省、市行风监督员和11名特邀监督员对省、市级医院进行评议。继续开展卫生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大型医疗义诊16场,接受咨询群众3300人次,发放免费体检卡408张,分发健康知识宣传手册35000份(册)。组织“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抓好系统干部下基层、阳光院务、机关勤政廉政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对卫生行业的满意度。
一年来,我市卫生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卫生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当前主要困难与问题:一是人均医疗资源欠缺。目前,我市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分别仅为2.43张、1.70人,与《浙江省卫生强市考核标准(试行)》3.8张、2.02人的要求相差甚大,且一些主要创建卫生强市指标仍未达标,与创强标准有较大差距。二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近几年,我市各级政府逐年增加对卫生投入,但由于卫生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人均卫生事业费仍较低,2007年人均卫生事业费为85.87元,远低于杭州市和宁波市人均190.50元、274.04元的水平,与温州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符。一些医疗机构执行药品“顺加作价”等政策后,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出现了政策性亏损,发展步履维艰。三是“看病难”问题仍较突出。一方面由于优质卫生资源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因大量外来人口在温务工、浙南闽北等周边地区患者来温求医、环境污染诱发疾病、新农合制度刺激参合农民医疗消费等原因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看名医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四是公共卫生工作基础薄弱。突出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任务繁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难,管理难度大。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不足,执法办案工具滞后。除“四害”任务繁重,“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五是基层卫生机构建设任务艰巨。全市仍有113家建制乡镇卫生院用房仍未达到国家标准,与杭、嘉、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既难以满足基层群众医疗需求,又加重了市区大医院就诊压力。此外,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卫生行风亟待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全面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发展。
二、温州市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