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

x县政府2008年工作报告(1)

2008-11-3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及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第十四届县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壮大的五年

  2007年,预计实现镇沅生产总值(GDP)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比2002年增加5.6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由2002年的1888元提高到4532元,年均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2002年增加2.48亿元,年均增长10.1%;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比2002年增加1.22亿元,年均增长16.4%;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比2002年增加1.86亿元,年均增长1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01万元(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规划4180万元的目标),比上年增长27.2%,同口径比2002年增加2021万元,年均增长13.5%;一般预算支出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5%,是2002年的2.78倍,同口径年均增长22.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2年的44.8︰17.6︰37.6调整为44.7︰20.2︰35.1。“十五”计划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

  1.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750万公斤,比上年下降0.8%,比2002年增长2.3%。收购烤烟9.3万担,比2002年增加5.7万担,实现烟农收入5314万元,比2002年增长236.8%,实现税收1169.07万元,比上年增长26.96%,比2002年增长40.12%。全县肉类总产量预计达1.2万吨,比上年增长9.9%,比2002年增长38.4%,畜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县林农总产值达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比2002年增加8848万元,年均增长11.6%,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了21战21捷。全县茶园面积达37.6万亩,其中现代茶园6万多亩,农业产品茶产量达1570吨,工业产品茶产量达500吨,创工农业总产值8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8.1%,是2002年的8倍,年均增长57.4%。全县蚕桑面积达2.39万亩,产量116.4吨,收入224万元。乡镇企业预计完成现价总产值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比2002年增长150.2%;上缴税金1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比2002年增长212.4%。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29个自然村。

  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预计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85亿元,创增加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是2002年的3.76倍;实现利税总额3320万元,比上年增长24%,是2002年的9倍。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总产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7%。矿产业实现总产值1.3亿元,创增加值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1%。

  3.非公经济增势强劲。全县注册个体私营经济达3052户,从业人员达7967人,注册资金3.8亿元,预计2007年全县非公经济增加值达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全县GDP比重达36.2%,比2002年增加2.3亿元,年均增长18.1%。非公经济的较快增长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收入由2002年的136万元增加到520.3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0.13亿元,贷款余额7.4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亿元、1.33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2.2%、111.5%。房地产、交通运输、邮政通信、餐饮娱乐、物业管理、保险、信息等行业加快发展。

  (二)过去的五年,是全县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的五年

  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年均增长25.6%,其中2007年预计达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1.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完成了恩水、恩文、恩普、恩勤、按凤等油路建设及勐振、勐芹、红古等公路路基改造和者干河大桥建设,实施公路建设里程850.3公里,其中油路铺筑里程321.7公里,农村“通达”工程226公里。靛坑河水库蓄水发电,黄草坝水库、五一水库、补麻河堤相继开工建设。完成县疾控中心、县传染病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迤麻地电站、小街河电站、锡姑河电站投产发电。各乡(镇)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供水、供电、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2.集镇建设深入推进。完成了县城及部分乡(镇)集镇规划修编,五年累计投资1.1亿元,实施了县城供水管网、道路、电力等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建成一批休闲公园。加快勐大中心集镇和振太、古城、和平、九甲小集镇建设步伐,集镇功能不断完善。2007年全县城镇化率达19.3%,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8%,比2002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三)过去的五年,是全县扶贫开发深入推进、群众生产生活较大改善的五年

  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63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重点扶持村179个、安居温饱村10个、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4个,易地扶贫搬迁820户3900人、安居工程(茅草房改造)4803户,累计解决了6.1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9.2万人。苦聪人扶贫开发深入开展,共实施苦聪人易地搬迁610户3000人,实施苦聪人整村推进122个,使苦聪人的生产生活得到较大改善,2007年苦聪人人均口粮预计达280公斤,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02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01公斤和415元。

  (四)过去的五年,是全县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

  1.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农业税取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工作通过市级验收。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全县乡(镇)从11个调整为9个。村级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完成了第三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列入产权制度改革的23户国有工商企业中,已完成改革21户,2户正在改革中;6户城镇二轻企业完成改革;93户乡镇企业完成改革92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粮食、供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统计、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2.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外来投资企业34家,引进资金3.05亿元,首家中外合资普洱一诺公司投资220万美元,年生产120万件模压工业托盘项目在古城落户。恩乐河、回复河等水电开发项目已初签协议。积极筹划者干河水电站和千家寨风景区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参加省、市历届商品交易会和首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五)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社会事业加快进步、群众得到实惠明显增多的五年

  1.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粮食直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镇职工五大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启动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和农村五保户实现应保尽保。五年新增就业和再就业4085人,医疗救助农村特困群众2145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2400户,地震恢复重建737户。2007年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6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02元、1110元,比2002年增加642元、3166元,年均增长9.5%、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比2002年增加1.33亿元,年均增长13.4%。

  2.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坚持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变居住环境工作,努力创建文明县城,切实抓好“百县乡镇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及“文明畅通”工程活动。全县共创建文明单位130个、文明村34个,文明示范集镇5个、文明示范村(组)3个、文明行业3个,十星级文明户20024户。

  3.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全县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54项,获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27%提高到2007年的33.5%。加强教育工作,抓“两基”的巩固提高,实验教学普及县通过省级验收;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高考成绩连年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取得新突破。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广大群众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应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广大群众用药安全,严防食物中毒和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8.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农村独生子女办证3452户。繁荣文艺创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新变化。宣传及广播电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宣传全县各行各业在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中取得的新成绩。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加强资源环境工作,巩固工业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排放成果,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县域环境质量不断提高。认真做好国民经济计划编制,强化项目申报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加强统计服务,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全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肃查处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武装、人防、农发、房改、移民、档案、保密、气象、侨务外事、无线电管理、老龄、对台、县志、工会、青年、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六)过去的五年,是全县民主法制加快推进、社会政治保持稳定的五年

  1.民主法制进程加快。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县政协通报工作制度,坚持县人大、政协领导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室,出台《政府工作规则》,重大事项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实现了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四五”、“五五”普法教育,全民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办理人大代表议案5件,建议和意见555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36件。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2.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处理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能力大大增强。以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为目标,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初步建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