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老师发给每名家长一张塑封好的作业纸,让家长帮助孩子复习巩固有关个位和十位的知识。
冯先生按照老师说的方法,用彩色笔画了一串5个珠子,让女儿数数,女儿说是5个,于是,冯先生在这串珠子下面写下了“5”;然后他在这串珠子左边又画上了一串10个珠子,还让女儿数,女儿缓慢地数出了10个,“那你说这里有几串这样的珠子呀”?“1串”,女儿回答,于是,冯先生便在这串珠子下面写下了一个“1”。“不是10吗?你怎么写了个1”,女儿问,冯先生给女儿解释这个1代表1串10个珠子,是十位。可是,任凭冯先生怎么解释,女儿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10个小珠子下面写上“1”。
“我记得自己到小学才真正知道什么叫个位什么叫十位,这对于仅仅3岁多的孩子来说太难了,她根本就不可能理解。”冯先生说。
“羊群效应”在作怪
“这是一种‘羊群效应’在作怪。”山东的贾先生说。
贾先生是一名大学教师,他的儿子刚上小学。贾先生发现刚上学两个月的孩子却对学校的课程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还是很积极的,为什么到了小学就没有积极性了?”
贾先生很纳闷。仔细了解后发现,原来儿子这两个月的课程,早在幼儿园小班就学过了。他认真翻看了儿子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后发现,整个一年级的课程几乎都在大班学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