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从心之小语的笔法说写景散文作文

2018-03-31 
从心之小语的笔法说写景散文 写这篇文章时,心之小语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是,她的作文,即使是在初中学

从心之小语的笔法说写景散文作文从心之小语的笔法说写景散文从心之小语的笔法说写景散文作文

 

写这篇文章时,心之小语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是,她的作文,即使是在初中学生中,也应该是出类拔萃的,尤其是她的写景散文,因笔法灵活、语言清爽、情调雅致、意境清幽、情景交融,且具诗情画意,美景美意、而深受师生的喜爱。

我相信,心之小语作文时并不了解写景散文及其章法,她只是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借助阅读获得的厚实的知识积淀,用笔去描绘自己接触的一段趣味盎然的经历——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而这种不受拘束的开放心性和“我要写”的阳光灿烂的欢快心情,正是写好写景散文的心理基础。

现在我们回到写景散文上来。

写景散文是指融写景与抒情一体的散文,它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和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它所描绘的景和抒发的情不是简单地结合在一起,而是情景交融,呈现出“情由景生,景因情美”的和谐关系。这里以心之小语的几篇范文为例,说说在练习此类散文写作时,应注重的事项:

写景散文因表现手法不同而分作三类,即:①写实景、②写意境、③写情景。

一、写实景,把握文章脉络

写实景,就是实景实写,不隐喻,一切意义都是从描写对象本身的形态中显示出来的,在文中几乎看不到作者留下的主观痕迹。文中所描摹的花鸟鱼虫,山川风物,村野民俗等,基本上都应该是原形原貌的再现。心之小语的写景散文,除了扣合“形散神聚、材料丰富、思路灵活”等特点外,还很注意把握文章的脉络。一般说来,写景散文的内容要用一根“红线”串联,这根“红线”就是线索。沿着这条线索,就可贯穿它的内容,展现出景物的特点,理清文中内部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脉络。这一点,心之小语总能做得水到渠成。请看她的《姥姥家的百草园》:

姥姥家的百草园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姥姥家的后面有一座美丽的小山坡,那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虫儿们的家园,我的乐园,我给它取名百草园。

放下书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小路两旁,各种各样的野草在山风中摇啊,摇啊,永远也不知道疲倦。“沙沙沙”,是高高的金茅草,“索索索”,是矮矮的狗尾巴草,“蛐蛐,蛐蛐”,咦?这是什么草?原来是蟋蟀们在低声地吟唱。我弯下腰,拨开草丛,循声找去,想和昆虫学家法布尔一样,趴在地上看看蟋蟀们是怎样用前足扒土,怎样把屋子的墙壁修理得舒适,怎样在整洁的平台上怡然自得地弹琴。可是,我刚一接近,它们就立刻悄无声息了,也许是我没有那么多耐心,也许是我的动作不够轻,惊扰了它们的缘故吧!

不过,我一点儿也不担心,只要我直起身,走出两步,它们那优美的音乐就又会响起来,“蛐蛐,蛐蛐”!也许就是这优美的琴声吧,吸引来了这么多的游客。看,一只绿色的大蚱蜢,背上背着一只小蚱蜢,蹦蹦跳跳地来了。我猛地一扑,它们就双双落入了我的“魔爪”,我把它们放在眼前仔细地端详。小蚱蜢和大蚱蜢长得好像啊,可是我分不出它是一位公主呀,还是一位王子。小蚱蜢惊慌失措:“救命,救命!”大蚱蜢拼命挣扎,不停地用它那有力的大腿蹬我的手掌,冲我吐出黏糊糊的液体,好像在警告我:“小姑娘,你最好不要伤害我的孩子,小心我到螳螂警官那里去告你的状!”

一只孤单的黄蜻蜓,用它那六条细细的长腿紧紧地抓住狗尾巴草,一动也不动,不知道是累了呢,还是被优美的音乐拨动了心弦,我走到了它的身边,它也毫无察觉。我蹲下来,轻轻地问它:“喂,小蜻蜓,你是迷路了,还是有什么心事?”可是她不言也不语,扇动着透明的翅膀,沙沙地飞走了,好像在怪我打扰了它的清静。

望着它渐渐远去的背影,随手采来一束淡紫色的野菊花,编一个花环,戴在头上,钻进草丛里去,寻找辣丝丝的野韭菜,偶尔还会找到几株野酸枣树,圆圆的酸枣像小铃铛似的,红的像玛瑙似的酸酸甜甜,绿的像翡翠一样的却寡然无味,我把那些红的摘下几颗放进嘴里,轻轻地咀嚼着,那些绿的依然留在树上,让它们渐渐地成熟,给那些和我一样馋嘴的孩子,还有那些饥饿的小鸟儿们吃。

如果幸运,我还可以在草丛里找到一株碧绿的南瓜藤,找到两个小小的嫩南瓜,那些可爱的小南瓜,一出生就长着细细的长脖子,圆鼓鼓的大肚子,轻轻地敲一敲,发出“砰砰砰”的响声,顺手摘下两个抱在怀里,回家去缠着姥姥给我包一顿香喷喷的饺子,如果你没有吃过,你永远也不会想到那味道有多么鲜美。

我喜欢这座美丽的小山坡,因为这里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一样,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这篇文章以自己的游踪为线索,逼真地描写了小小“百草园”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无限的乐趣,属于实景实写类散文。

文章开篇先交代百草园的位置和名字由来,接下来写小路两边的野草“‘沙沙沙’,是高高的金茅草,‘索索索’,是矮矮的狗尾巴草”,在这神秘的草丛里,传来了“蛐蛐”的鸣叫,于是详写寻找蛐蛐的动作和联想,把孩子好奇的天性表现得很生动。就在寻蛐蛐未果时,又惊喜地发现了“一只绿色的大蚱蜢,背上背着一只小蚱蜢,蹦蹦跳跳地来了”,这时小作者的注意力便转移到了蚱蜢身上,尽管下面加入了想象成分,但仍然是写实中的合理想象,其作用还是凸显孩子的好奇心。

第四段描写黄蜻蜓,有对它的摹状——“用它那六条细细的长腿紧紧地抓住狗尾巴草,一动也不动”;有对它的动态描写——“ 扇动着透明的翅膀,沙沙地飞走了”;有自己抒情色彩的联想——“不知道是累了呢,还是被优美的音乐拨动了心弦”、“好像在怪我打扰了它的清静”等。而第五段重点是写品尝酸枣,着力于从酸枣的色、形、味来描写。这两段从正面展示了百草园的特色,从侧面表现了小作者的善良。这两段偏重于写草、写小生灵、写花儿、写小果实等,第六段详写意外地发现了“一株碧绿的南瓜藤,找到两个小小的嫩南瓜”,并摹其状貌,把小南瓜写得十分可爱,给我们的感觉是:果然不虚此行,这里真是一个乐趣融融的“百草园”!

文章表现的是自然景观,倾注了小作者对“百草园”的热爱感情。我们说,景物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小作者通过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来描绘景物的色彩、声音、形状、味道等特点,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百草园虽小,但是,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来说,那真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二、写意景,把握以形传神

写意景,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纯客观的描写,而是作者从主观感受层面对环境物象进行描写。作者用特定心境、特别感受去扫描景物,缘情写景,因情设景,使景物显现出一种主观化、感觉化了的变异。

以形传神、创设意境,是写景散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逼真描绘,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并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心之小语的这类散文,体现了“循其形,入其里”的策略,她善于整合出一组组画面,展现其诗画意境,从而让读者获得审美的愉悦。请阅读她的《小山村的月亮爬上来》:

小山村的月亮爬上来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太阳刚刚从西边落下去,月亮就从姥姥家东边的小山上悄悄地爬了上来。

起初,月亮的脸白白的,没有什么光泽,像极了李白笔下的白玉盘,高高地飞在青云端。“姥姥,姥爷,快看呀,月亮这么早就爬上来了,好大好圆哩!”姥爷看着在房顶上又蹦又跳的我,笑眯眯地说:“哦,月亮呀,像你一样迫不及待地等着吃香甜的月饼呢!”

渐渐地 ,白玉盘亮起来了,仿佛是嫦娥仙子差玉兔打开了月宫里的华灯。一盏、两盏……盏盏都是那么柔和,任凭你怎么盯着她看,她都不生气,只是冲着你羞赧地一笑,而不会像太阳一样用金针来刺你的眼睛。几朵白云从月亮旁边轻轻地飘过,其中有一朵形似蛟龙,它张着大嘴,把月亮当做一颗晶莹剔透的水龙珠,上下左右戏耍着,不一会儿,又有三只猛虎从苍穹之间飞奔而来,像是急着去参加月宫里的中秋晚宴。

月亮一点一点地爬上了姥姥家的房顶,金灿灿的月光倾泻而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皎洁的月光把姥姥家门前两株桂花树映照得油亮亮的,给每一片叶子都镶上了一条金边,漂亮极了。门前的地面,就像一潭清澈的湖水,湖面上倒映着月季花和桂树的身影,就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到的那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我拿出那朵精心挑选好的南瓜花,想捉几只萤火虫,做一盏精致的南瓜花灯,和天上的皓月比一比到底谁最美。可是在萧瑟的秋风中等了好久,却不见一只萤火虫的身影,姥姥替我惋惜地说:“真奇怪,昨天晚上的风那么大,把萤火虫吹得东倒西歪的,但随处可见它们的微光,今天怎么一只也没有呢?”姥爷说:“今天比昨天的温度低,萤火虫怕冷,所以不肯出来,人冷了有衣服穿,它们冷了穿什么呢?”我想:今天一定也是萤火虫的团圆节,它们也像我们一样相聚在家中吃着月饼,喝着桂花酒, 吟诵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欣赏美丽的月亮呢!

“萤火虫,萤火虫!”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一只萤火虫从茂密的枝叶间飞了出来,我却没有去捉它,任凭它轻盈地掠过我的头顶,飞过树梢,越过屋脊,消失在了如水的月光之中。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不知是谁家又在对着月亮祈求平安、幸福和团圆呢……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写意景的小散文。小作者借助“小山村的月亮”之景,从主观感受的层面来写小山村的中秋夜景,要表达的是山村的祥和温馨景象和她对小山村的由衷热爱之“意”。这篇作文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小山村月亮升起的景色,实景与意景交融得很自然。从文章开端的“刚刚从西边落下去,月亮就从姥姥家东边的小山上悄悄地爬了上来”再结合着后面的意景,可以看出,这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文的前半部分着力于描绘月景和融汇自己所灌注的情感,后半部分由萤火虫引发自己的想象,展示自己愉悦的心态。

二至四自然段写月亮升起的三个阶段:“起初,月亮的脸白白的,没有什么光泽,像极了李白笔下的白玉盘”,“ 渐渐地 ,白玉盘亮起来了,仿佛是嫦娥仙子差玉兔打开了月宫里的华灯”,“ 月亮一点一点地爬上了姥姥家的房顶”。这只是铺垫性描写,而小作者在实景描写中,很自然地揉进了自己的情感。你看,她写云朵的“龙戏珠”、“虎追月”;她写镀金边的桂花叶子,引述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等,这些景物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了写景,而是为了衬托中秋夜小山村的美丽静谧和小作者对这里的亲和热爱。文章五六段变换了表现手法,从“想捉几只萤火虫,做一盏精致的南瓜花灯”引出话题,采用对话描写和想象,来表现天人合一的节日气氛,这个创意是很新颖的。因为我们写节日,很容易写锣鼓喧天,写张灯结彩的红火景象,可是心之小语偏偏写小山村的别样景色——静谧恬适,来表现人心的安静与生活的安定——这个“意”,确实是匠心独运的。我们从诗情画意又充满生机的中秋意境中,认识了自然,也感受到了小作者尊重自然、接近自然的审美态度。

由此我们感悟到:当作者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借用景物来抒发感情、描绘心态时,景物便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文章意味隽永,便产生了感人的力度。

3、写情景,把握意趣盎然

写情景,是比较传统的写景抒情方法。作者要用有情的眼光去观照景物,让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从而通过所描述的景物来感染读者。这类写景散文,景还是真景,物也是真物,只是通过描写,使景物变得有情有意;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自始至终与所写景物相融相和。“一切景语皆情语。”凡是写景散文,都要采用借抒情、寄情于物或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又具体地表达作者的情意。心之小语虽然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但是,由于阅读的积累丰厚,所以她能够通过描绘让景物再现于我们眼前,并投入足够的感情,为读者于自然景色中营造妙境,以突出自己的情感。请看她的《姥姥家的春天》:

姥姥家的春天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四月清明,草木吐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趁着清明小假,我和妈妈一起到姥姥家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

麦田

站在姥姥家的百草园里放眼望去,一片片麦田碧绿葱郁,春风轻轻吹拂,麦苗就摇晃着脑袋泛起层层绿波,仿佛在跳着一曲美妙的春之舞。姥姥家的那一块麦田,呈半圆形,就像月亮被天狗啃了半边。地里的麦苗一棵连着一棵,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一边努力的拔节,一边嘻嘻哈哈地笑着,仿佛在讨论谁长的最高,谁长得最快。

姥姥家麦田里的面条菜很少很少,如果你不弯下腰细细寻找,是很难发现它们的,一是因为它们都穿着和麦苗一样碧绿的衣裳,长着细细长长的叶子;二是因为姥姥的勤劳和细致。虽然她已经六十岁了,但她还是每天背着锄头到地里来锄草。舅舅心疼姥姥,说麦子就是十块钱一斤,这一块儿地的麦子也没有他一个月挣的钱多,但姥姥说,农民的职责就是种地,如果不种地,就和有了鱼吃就不抓老鼠的猫一样,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果园

春风吹过姥姥家的果园,杏树那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一个个圆溜溜的小杏子从红色的花托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向外张望。一只性急的花喜鹊站在树枝上,喳喳喳,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杏子呀,杏子,盼望你快快长大,我,以及我的伙伴们,小羽,以及校讯通的诸多老师和博友们,都等着品尝金铃铛一样的果实呢。

小巧玲珑的李子花,粉红色的桃花,还有毛毛虫似的核桃花也毫不示弱,都绽开了美丽的笑脸。梨树妈妈总是那么喜爱干净,它的每个花瓣都是那么洁白,没有一点儿瑕疵,是唯一可以和雪花相媲美的花朵,花朵旁边还有几片刚生出来的小叶子,红红的,油亮亮的,边缘呈锯齿状,比花朵还要惹人怜爱。我攀着树枝,刚想往上爬,却被妈妈拦住了,她说:“你忘了姥姥的话了吗?春天是不能爬树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碰掉一朵花,一个果。”

菜地

姥姥的小菜园里菠菜、蒜苗还有韭菜都长得绿油油的,塑料棚里的辣椒、西红柿还有穿紫衣的茄子苗,都长出了两片尖尖的小芽芽,等它们长到四五片叶子的时候,就可以从塑料棚里移植到地里去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现在正是清明时节,姥姥却生病住进了医院。姥姥这次病得很重,昏迷了十天,昨天才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需要静静地休养,所以我和妈妈要帮姥姥把菜种上。妈妈用锄头把土翻松,挖一个浅浅的小坑,我拿出两颗豇豆的种子,向坑里扔,可是种子居然像我的影子妹妹一样淘气,跳高的跳高,跳远的跳远,就是不愿意到坑里去,我耐住性子,一颗一颗地捡起来,捏住它们光溜溜的小身体,埋进湿漉漉的泥土里。妈妈说等下次回来,它们就发芽了,给它们施施肥,浇浇水,再用竹竿给它们搭个高高的架子,它们就会慢慢地爬上去,开出淡紫色的花,结出长长的豆角来,到那时,姥姥的病就会完全好了,可以回家了。

我找到了姥姥家的春天,姥姥家的春天在麦田里,在果园里,在菜地里,也在我和妈妈默默的祝福里。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是多么热爱小山村的春天。

一块最平常不过的麦田,而小作者看到的是“一曲美妙的春之舞”,看到的是“地里的麦苗一棵连着一棵,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一边努力的拔节,一边嘻嘻哈哈地笑着,仿佛在讨论谁长的最高,谁长得最快”的繁华,这些不仅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而且能给读者如在眼前的感觉。我们都见过麦田,只是也不觉得美在哪里,可是小作者写出了如此热闹的美景,这就是观察和想象的魔力,同时也印证了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才有所感,这是写作的前提。问题是,小作者并没有止于写景,而是笔锋一转,写侍候麦田的人——姥姥,把赞美一个普通农民的勤劳、质朴的品质,融汇在写景里,拔高了文章的立意。

写果园,小作者抓的是“点”。一是写“圆溜溜的小杏子从红色的花托里探出小脑袋,好奇地向外张望”,再借花喜鹊的嘴,展示对果实成熟的期盼。二是写果树花儿的娇艳活泼,这里有拟人和摹状,突出了花儿争芳的春景。三是写“我”爬树,被妈妈阻止,“春天是不能爬树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碰掉一朵花,一个果”,其寓意深刻,耐人咀嚼。三个“点”集中表达的感情是:陶醉于春天的美,赞颂春花春叶春景的美。

写菜园,小作者把重点放在了种菜上。我们看到详写的是“我”种豆的情状,给我们描绘的是劳动的景象。劳动是春天的一个典型画面,最能寄托作者的感情。“种子居然像我的影子妹妹一样淘气,跳高的跳高,跳远的跳远,就是不愿意到坑里去,我耐住性子,一颗一颗地捡起来,捏住它们光溜溜的小身体,埋进湿漉漉的泥土里”,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小作者播种喜悦和希望的情愫弥散在字里行间。接着有一笔远景描写:“下次回来,它们就发芽了,给它们施施肥,浇浇水,再用竹竿给它们搭个高高的架子,它们就会慢慢地爬上去,开出淡紫色的花,结出长长的豆角来,到那时,姥姥的病就会完全好了,可以回家了”,读到这里,我们更深深地感知到了,小作者由种菜而生发出的对姥姥的放不下的亲情和敬爱。

情感是写景散文的灵魂,真实的灵魂往往是可爱的,心之小语的文章就体现了这个特点。我们在练习写景散文时,一定要忠于内心的情感,不要无病呻吟,也不要夸大其辞。记住一句话:没有真情,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令散文呈现出迷人的个人气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