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级文化建设
福堪镇初级中学 袁士杰
关于管理,有句话说得好:“低层级的管理靠制度,高层级的管理靠文化。”制度管人是人约束人,文化管理是人影响人。因而,作为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班级管理,更应该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运用教育智慧,带领学生集思广益,创造既具有教育意义,又有自己的独特创意的班级文化,从而树立班主任工作魅力,彰显班级文化特色,给学生留下深远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我担任班主任的中学七年级四班,就很注重班级的文化建设。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做法总结一下。
一、建立班训:正如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精神灵魂一样,班训就是一个班集体的精神灵魂。它如同一把号角、好似一面旗帜,从思想上引领着整个班集体的前进方向。接任班级之初,我就针对我校七年级学生的成绩现状和心理特点,确立了“做最好的自己”作为班级的班训。为什么?我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众所周知的原因,现状就是知识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再加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和人攀比。这种攀比心理,如能正确引导,可以转化为学习的积极因素;如不加以积极引导,也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确立“做最好的自己”作为班级的班训。我在给学生解释的时候,就说:“你要先学会自己给自己纵向比,等成绩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来跟别人横向比。如果你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或者很不理想,就不要和别人攀比,那样,你会越比越丧气,越比越没有信心。你要学会拿今天的成绩跟昨天比,拿明天的成绩跟今天比。看今天比昨天是不是有进步,明天能否做到比今天成绩更前进一步。再进一步,如果你擅长画画,那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专心练习画画,或许,你成不了科学家,但你可以向画家更靠近一步;如果你喜欢音乐,那就多跟音乐老师接近,即便是成不了歌唱家,但也可以成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歌手嘛;如果你跑得快、或是乒乓球打得好,课余多练练,谁说我们班出不了赛跑冠军和乒乓球冠军?你擅长画画,你非得跟那个数学经常考第一名的比做数学题,你岂不是自讨苦吃,越比越觉着上学没意思?”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看到,许多学生纷纷点头,赞同我的观点。
二、建立班级行为标准:我告诉学生,到学校上学有两个目的,高层级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做社会欢迎的有公德素养好公民:低层级的是吸收消化各科文化知识、培养学习和生活技能。要想将来做一个好公民,现在就得做一个好学生。那么,一个好学生的行为标准是什么呢?我确立的标准是:男生绅士,女生淑女。我告诉学生,男生要在体育场上拼搏、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生活中担当责任、在有女生在的场合文明礼让,有男人的阳刚之气,这叫做绅士;女生呢,除了男生要做到的那些外,还要经常面带微笑、跟人说话轻声细语、言辞文雅,绝不说脏话,让人一看就喜欢,就是淑女形象。事实证明,学生是通情达理的。我制定的标准,大家都认同,也愿意努力去做。这就成了我们班级的男生和女生的行为准则。
三、确立班歌。好的歌曲,不仅仅是它的词曲让人喜欢唱;更重要的是,它能起到对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领作用,施加正影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激起了多少抗日将士的豪迈气概,“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展现着志愿军战士的雄姿,《春天的故事》表明过上好日子的人民不会忘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走进新时代》抒发了老百姓生活在祖国新时代的心潮澎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有针对性的确立班集体的班歌,让学生们每天去唱,天长日久,也当然能对整个班集体产生正面影响。我把成龙曾唱过的《真心英雄》拿来,制成幻灯片,教学生会唱,并且规定作为每天“课前一支歌”的必唱歌曲。在解释为什么选择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正如歌曲里所唱的那样,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得付出努力,有时还得是非常艰辛的努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想的是,长久唱下去,歌词内容就会内化为学生内心思想的一部分,一定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教育影响。除此之外,我还确立“亲情”、“爱国”、“师情”、“友情”、“励志”、“经典”六个班级合唱歌曲板块,选择了《母亲》、《父亲》、《九月九的酒》、《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十月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永远是朋友》、《爱拼才会赢》、《菊花台》等30首班级必唱歌曲,基本上每周学唱一首歌曲。其实,合唱歌曲何尝不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我想,天天唱这些歌曲的学生,熏陶在正面班级文化里,应该逐渐接受感恩、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吧?我期盼,我努力。
四、建立班级阅读台。有人说,读一本思想健康的书,就好比在跟一位大师在对话。我就想,天天跟大师对话,就该跟大师的距离越来越近吧。我是语文老师,我知道,更何况,读书越多,学生的阅读积累就越丰厚,吸收的文化养分就充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越有帮助。所以,我在班级后右面,利用多余课桌建立了一个班级阅读台。我带领学生们从学校图书馆借书,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喜欢的书借阅。读完后,放在班级阅读台,再互相交换。每两周到学校图书馆换一次书。班级设置图书管理员一人,负责图书馆借书还书登记、班级阅读台还书借书登记以及日常管理维护。
除此之外,我用锤子钉子在阅读台旁边又拉了一根绳子,上面悬挂我精心选择、感觉对学生有教育影响的《教育时报》、《濮阳日报》、《河南日报》等报纸。我看到,经常有学生愿意到阅读台那里去看报纸。这说明,只要我们提供了条件,他们也渴望了解这个世界,了解他们所生活得社会。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
我觉着,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就是最好的班级文化。
五、建立师生作业互评制度。我们在评价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悄悄评价着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如果能先做到,教育效果更好。毕竟,身教胜于言传。语文老师都知道,唯有多读多写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建立班级阅读台的基础上,为了巩固阅读成果,我又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 每学完一课都要从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生字词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片段,字数逐渐增加。写作本来就是学生最头疼的事儿,所以,开始的时候学生都叫苦。为了让学生心服,我与学生约定,学生的读书笔记和每课作文片段我改(班级学生少,我逐个改都能改的过来);我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随笔,每篇不少于1000字,周二晚上是我的语文课,我把我的读书笔记和随笔制成幻灯片,在班里面播放让学生观评。这样,相当于师生互相监督,互评互改。这些读书笔记和随笔,都上传到我的校讯通博客上,也让有条件的跑堂生在家里面上网看到(我们学校跑堂生自愿上夜自习,所以有部分跑堂生晚自习不到校)。
自此之后,学生们很少再有谁抱怨说语文作业多,作文不愿写。因为我带头了,而且我的每篇读书笔记、教育随笔的字数都在1500字以上,有的还将近3000字。所以,他们没有理由。
我觉着,这也是一种班主任和学生相处的班级文化。不能让学生觉着你班主任就是高高在上,你说的他们就得听、得服从。要是“我说,你就得做”的话,他们听了、服从了,也是口服心不服,教育效果必将大打折扣。班主任在班级里应该建立一种“我做,你也做;或者叫我做,你跟着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觉你和他是平等的关系,他才会“听你言,信你道,跟你行。”。毕竟,我们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思维、平等意识的现代公民,而不是培养驯服听话的“乖乖男”、“乖乖女”。要是那样的话,恰恰是教育的极大失败。
上面是我这段时间做班主任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尝试,我愿意拿出来跟大家交流,以抛砖引玉,换来大家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