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还不快滚,马上就要迟到了!”“快走吧你,我再不想多看你一眼,烦死你了!”今天早晨,当我走至邻居芳的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原来这母女俩在楼道里干起来了。
“干啥呀,大清早的就吵吵,不怕影响邻居呀,时间不早了,咱们快去赶班车去吧……”说着我上前拽着芳的胳膊往外走。
芳一路走、一路埋怨女儿不听话。原来芳高三复读的女儿早上懒床不起,芳好不容易喊起来了,却又钻进卫生间洗起了长发,芳担心天气渐凉女儿感冒,三说两不说母女俩就吵将起来。芳生气地说“早知如此,还不如当时走个大专算了,复读也是瞎搭工夫,不努力,啥都没用!”
“既然你担心孩子感冒,为何不用吹风机帮忙吹一下呢?”
“吹风机,我看把她当祖宗供起来算了,我这病都是这龟孙妮子给气出来的……”芳说着抹起了眼泪,刚刚动过手术的芳变得特别爱激动。
作为同学、同事、邻居三重身份的我在与芳的交流中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教育问题。女儿复读成为芳心中的结,复读带来的压力让青春期的女儿变得暴躁和逆反,身体的不适让芳对女儿也越来越挑剔,看女儿学习不刻苦,说女儿爱臭美图享受,嫌女儿上网看电视……原来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不知何时变得如此不堪,真的是女儿没有人情味,一味地抵触?还是母女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
李子勋曾说过“好关系胜过好教育。”孩子453分的高考成绩是不够理想,虽说这个成绩的孩子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如果不能端正学习态度、不能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孩子的学习也就处在了学习“瓶颈”阶段——成绩很难提高,因为复读班不同新生班,各科学习都是靠学生自己,老师基本上只起个引导作用。芳动手术之初我就建议芳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女儿,让女儿在挫折中成熟起来,芳坚持自己的意见,力争给女儿一个快乐的童年,殊不知她的猜疑、唠叨、谩骂让女儿何处寻找轻松和快乐?!
与我同龄的芳正处于更年期状态,加上她身体的不适、工作上的不顺,焦虑、烦躁、敏感、多疑等症状随之而生,这恰好跟鸭梨山大的青春期女儿来了一次碰撞。其实很多时候,高三复读不仅是对孩子心理素质的考验,也是对芳的一次更年期考验。我认为芳与其每天像特务似的盯梢,倒不如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以积极冷静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应对高三女儿出现的各种问题,敞开心扉,就事论事,有时也可采取沉默的方式,凡事点到即可,最忌车轱辘式的唠叨个没完。
“每个人在犯错之后,都或多或少地有沮丧和后悔的心理。”记得在教育彩信中读过一则简讯——《沉默也是一种沟通》,文中的妈妈看到女儿写作业走神,她非但没有指责谩骂,还装作没看见似的问了句话外题“我现在要洗衣服,你的床单要不要洗一下?”这位妈妈的沉默的效果远远胜过喋喋不休地唠叨女儿,因为她顾及女儿自尊的同时给了女儿认识错误的空间,同时也没有破坏母女间的关系。
有很家长认为对孩子不良行为保持沉默是对孩子的无原则纵容,允许孩子放肆,其实不然,沉默并不是漠视甚至纵容孩子,而是更好地引导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错误也是一种资源”,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出现负面情绪一定有她的原因,或许是身体原因、或许是生理原因、或许是与同学出现了纠纷,孩子大了,有些事情不愿说出口,上网、游戏、看电视,甚至洗澡、洗头都会成为他们发泄的方式。如果芳今早换一种口吻,用“天凉了,我帮你吹吹头发,以防感冒”以示对女儿的怜爱,或者提醒女儿“抓紧点,天凉,喝点粥暖和”以示催促,即便是芳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也不该对女儿指责和谩骂,“一天之计在于晨”,我担心芳早上的训斥会让女儿的心情糟糕一整天。
很多时候,沉默也是批评的一种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孩子犯了错误,无声的否定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家长的态度和表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并左右孩子的心情,在用沉默表示失望、不满甚至难过时,对孩子心理上的刺激一点也不比语言差,沉默会使孩子产生悔过之意,让孩子反思的更加深刻。但“沉默”并非是万能的,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沉默,以免让孩子误以为你在敷衍或根本没注意;使用“沉默”时更要把握火候、掌握节奏,以便寻找教育孩子的最佳契机。
不管孩子的情绪沮丧“来源”多荒诞,家长都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没有哪个孩子喜欢天天被“唠叨”、被“责怪”、被“要求”,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同样需要情绪宣泄,要允许孩子顶嘴和反抗。更年期遭遇青春期,虽说尴尬,但也不是解不开的死结,家长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给孩子留有独立的成长空间,学会尊重和倾听,努力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理解和包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