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考前家长应备知识讲座札记作文

2017-11-25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考前家长应备知识讲座札记“俺家姑娘这次三模考了520多分,今年是走定了。”“我那孩子考得不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考前家长应备知识讲座札记




“俺家姑娘这次三模考了520多分,今年是走定了。”“我那孩子考得不是很理想,才560多分,二模、三模差不多,估计没多少提升空间了……”三模过后,分数、排名、超过去年本科(专科)分数线多少就成了高三家长们谈论的话题。家长的喜悦、担忧、焦虑无不流露在话语之中,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月初参加的一次讲座——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考前家长应备知识讲座),现整理如下,与中(高)考家长分享。



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心理:减缓焦虑情绪



学习:学习高校合理



生活:遵循习惯规律



考后:慎重填报志愿



*造成紧张焦虑的原因*



内在原因期望值过高。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我们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在教育上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的孩子最好”是让我们家长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非给孩子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否则会让孩子过度焦虑,影响其正常发挥。赵老师还列举了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身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这就是著名的“瓦伦达心态”,故事的寓意告诉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患得患失,只要专心去做,勇气就随之产生了。)



缺乏信心。有人形象地将“信心”比喻为“心中的顽石”。辉煌人生,不懈努力,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一个人是否自信,直接影响到他自身做事的效果。我们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引导孩子正常发挥,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



外在原因: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



           社会:高度关注



           家庭:考前八成家长患上“焦虑症”



*减缓紧张焦虑情绪*



家长要消除自己的焦虑情绪:即便是内心翻江倒海,外表也要装作风平浪静。



正确认识高(中)考,别把考试当成回事,正常发挥即可。因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考试,高考虽然对孩子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人生的唯一。高考是分层选拔性考试,孩子的命运在高考前自己已经决定了,它并不因家长的意志为转移。



学校的学习是孩子人生的一个阶段,高考只不过是孩子人生的一个节点,高考的成功并不代表孩子人生的成功(高分低能),高考的失利也不代表孩子人生的失败。



*家长要消除自己的焦虑情绪,做到“四不要”*



   不要唠叨。孩子学习一天已经很累,就希望静静地、让身心得到休息,父母的唠叨孩子不想听,也根本听不进去。



   不要许愿。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常常事先许下诺言“你如果考上了**大学,妈妈给你买笔记本、手机,让你出国旅游……”且不说这些诺言最后能否兑现,此时对于孩子不是诱惑,而是压力。



   不要威胁。威胁孩子只是为数不多的家长施行的残酷手段,以死相逼、苦苦哀求,殊不知这些招数只会招来孩子的反感。



不要越位。不少家长为了“帮”孩子学习,会买些备考资料,或从网上下载学习题目,其实这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计划,干扰孩子的正常学习,到头来越帮越乱。



*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



避免过度保护。中(高)考期间,有的家长以关心为由,盲目增加营养,总觉得孩子学的太辛苦,家长在后勤保障上一定要尽心尽责。凡事都讲究个度,过了就会适得其反。



避免过分干涉。同事芳总对复读的女儿不放心,嫌女儿补觉时间太长、玩手机、迷电视,母女俩动不动就反目成仇,动辄十天、二十天的不说话。复读的压力可想而知,孩子的选择也许是另一种的自我调节,即便是要干涉,也要合理、巧妙,不能硬碰硬,更不能实施高压政策。



勤与孩子交流。儿子升入高中后,我感到交流已成为一种奢望,大多数都是只言片语,在倾听中学会分享和分担,分享孩子的喜悦,分担孩子的忧愁。



接纳不良情绪。面对中(高)考,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可想而知,孩子一方面要应付大量的试题,一方面还要应对来自周围的关心,都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孩子也一样,要学会节诶那孩子的不良情绪,允许孩子适当发泄。



*高考期间“谨言慎行”*



是否陪考孩子定。天气的变化、饮食的安全、交通的便利都会影响孩子的考试,陪考是大多数家长的首选,但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感到家长陪考是压力,家长不妨在家守候。记得儿子中考前坚持不让陪考,我头天下午与儿子、小唐(儿子同学)一起看考场,估摸路途时间,考试当天,儿子突然改变主意,让我陪他们两个,我尊重孩子的决定(后来,小唐超常发挥,唐妈妈常说是我陪考的功劳)。赵老师还给家长分享了“两位教练的故事”:一运动员进入赛场前,教练对他说“你一旦赢得了这场比赛,房子、票子、车子就不用发愁了”,运动员带着压力上场,结果与冠军失之交臂;而另一运动员进入赛场前,教练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你比赛完就可以享受妈妈为你准备的美味了。”运动员轻松上阵,勇夺桂冠。我们都是到负重前进的艰辛,那又为何不让孩子轻装上阵呢?!



帮孩子调整心态。



自我激励:人生无草稿,生命不演习,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其实学习很快乐。记得第一次参加儿子高中家长会,班主任高老师就说“高中三年决定孩子的一生,复读只会让孩子身心更疲惫,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拼搏三年,让人生少些遗憾。”孩子一旦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兴趣和乐趣就会应运而生,感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帮孩子调整心态:压力源于目标,目标过低,容易满足;压力过大,影响超常发挥。



接受焦虑情绪:适度的紧张焦虑有利于水平的发挥,我们都知道,一旦进入考场,人的大脑会高度紧张,精力集中,反倒让平时掌握的知识点一股脑地涌出来。



正确对待模拟中暴露出的问题。“错误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模拟中出现的问题,正是自己的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更易于提升自己。



认真对待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 <==>高考



进行心理训练:暗示训练、放松训练、模拟考场想象训练。



学习:讲究高校合理



考题难易程度比例:3:5:2,考试时间很珍贵,答题时根据自己的实力明确目标,重点突破。做题一遍成,做到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多得分,高档题能得分。



回归课本



临近中(高)考,许多孩子感到时间紧、漏点多,哪哪都想学、都想抓,赵老师建议学生此时应该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能力点,找准可弥补的薄弱点——平常会但总不能得满分、做题时总卡壳的地方,重点突击。



建议:考前一周不再做难题(以防浪费时间,打击自信),按考试顺序复习,调节生物钟,根据考试内容、时间调整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



生活:遵循习惯规律



饮食合理搭配,适当增加营养,清淡可口,营养熟悉,不要轻信补品、营养液。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每天运动一小时)。



适度关注孩子的身体及情绪变化。



适当调整作息时间,不能太晚,也不易过早,切不可服用安眠药。



考后:放平心态



中(高)考不等于未来,比尔盖茨曾说过“自学是自己最好的大学,自学不但能成才而且能成大才。”虽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比尔盖茨,但切莫把全部的宝都压在考试上。



考后:慎重填报志愿



及时搜索国家招生政策,收集各大学的招生信息,了解专业录取规则,掌握重要信息,慎重填报志愿。



选专业?选学校?兴趣最重要。根据孩子兴趣取向进行选择。



后来,赵老师讲解了具体的填报技巧,档差、地域差、近几年的平均差等等,因孩子刚上高一,很多计算方法没有记录下来,遗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