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文,我知道你写过
——兼评《宽容是一种美》《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阐明文,每个同学都阅读过,也都写作过,但是,对于“阐明文”这个名字,我估计同学们是非常陌生的。其实,阐明文只是议论文的一种新的分类,我们都曾接触过,了解一下阐明文,对于我们学习议论文是大有帮助的。
一、阐明文的“三要素”
“阐明文”,是相对于议论文中的“证明文”而言的。“证明文”会提出自己的论点,并采用必要的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而“阐述文”不同于“证明文”,它独特的任务就是用各种方法或手段,阐明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但不需要去解说“为什么”。阐明文的主体成分就是让人们明白自己所持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因此,它并不需要具备“证明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三要素”,即:论题、论见和阐述。“论题”是文章所谈论的话题;“论见”是作者根据论题所发表的个人见解;“阐述”是作者说明自己见解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以香梦沁儿的《宽容是一种美》一文为例,解说一下阐明文的“三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宽容是一种美
香梦沁儿 http://blog.xxt.cn/hnyt1999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的肆虐,才有了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的猖獗,才有了浩渺无限;苍茫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的规律,才有了勃勃生机。
林则徐的那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意是“大海能容纳百万条河流,所以才有了无限的辽阔”。我认为我们也应当像大海一样,拥有宽广的胸怀。这样,我们就能够包容一切。
雨果曾说过,“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的确,当人与人之间有仇恨时,报复只会使积蓄已久的仇恨突然爆发,后果将无比严重。只有放下仇恨,学会宽容你的敌人,那么仇恨便会被宽容所化解。
海尔普斯说:“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宽容是一种睿智,一种气度,一种笑对人生的品质,一种必不可少的心态。如果人们的交际之间有了宽容,那么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绽放出和谐之花。即使人们心里充斥着令人烦恼的寒冰,宽容也会像温和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宽容就是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长者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阔。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只有以宽容之心去对待他人,和谐的阳光才会普照着我们的生活。
阐明文很特殊的一点就是:几乎每一篇阐明文都没有中心论点,因为阐明文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讲清楚,往往要就一个论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论见。《宽容是一种美》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论题,意在让我们明白,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小作者围绕这个论题,分别提出六个论见,并进行多种方法的阐明。
文章开头,先把“宽容是一种美”这个论题作为一个论见来进行阐述,她采用的方法是“设喻阐述”,这里的设喻阐述,仅仅是为了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把自己的论见解释得更明白、更易懂。接下来,小作者分了四个层次,采用释义法、设喻法等,分别来阐述“宽容是一种美”、“拥有宽广的胸怀”、“学会宽容你的敌人”、“宽容是素质文明的表现”、“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等“论见”,将论见展开,让读者更加清晰、形象地了解这些论见的内涵。
文章结尾仍然是用设喻法来小结,强调“宽容”对社会安定、和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来扣应论题。
作为阐明文,这篇文章就很好地提出了自己的论见,又用比较恰切的方法阐明了自己所持的论见,完成了对论题的阐述。
二、阐明文的阐述方法
我们大都熟悉证明文的论证方法,常用的有例证法、引证法、归谬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而阐明文的阐述方法则主要有对比阐述、因果阐述、设喻阐述、设例阐述、释义阐述等。我们在写阐明文时,最要紧的就是要根据论题的需要,恰当地提出自己的论见,并选取必要的阐述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论见。
在香梦沁儿的《宽容是一种美》一文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了设喻法、释义法,很显然,设喻就是通过打比方来阐述论见;释义就是通过解释义理或阐明意义来阐述论见。
这里,我们以鬼马小女生的《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为范文,来熟悉一下阐明文的阐述方法。
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鬼马小女生 http://blog.xxt.cn/mazhengyue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曾经说过: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养成了良好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作品生活气息特别浓,这与他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有很大关系。果戈理写日记简直入了迷,因而赢得了“日记迷”的绰号。他每天都会把见到的奇闻趣事、平民生活、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等统统写入日记。有一次,果戈理请一位朋友到饭店吃饭,侍者递上菜谱让果戈理点菜,他接过菜谱一看,觉得十分有趣,就仔细读了起来,后来还拿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和笔开始抄写这份菜谱,他抄的津津有味,竟然把请来的朋友忘了个干干净净。不久,果戈理就将这份菜谱写进了一篇小说里,该作品增加了许多生活气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尽早养成好习惯,如果一开始就养成了坏习惯,长大再改是很难的。就像练琴,一开始用错指法,将来就总觉得正确的指法特别别扭,而一开始就用正确的指法,一但入门,进步便会飞快。
好习惯包括方方面面,好的学习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做人习惯等。
认真听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的学习习惯,老师在给我们讲课之前会认真备课,但我们只带着耳朵来就够了吗?不,还不够。我们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注意老师的语调和语速,还有对知识点讲解时的详略度。语速慢的,讲得细的也许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时就得更加留心听讲了,很多重要知识老师会声情并茂的讲并在黑板上留下重要板书,这就又引出做笔记的话题。
做好笔记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杂志上看过一个笑话,老师上课讲李白,让大家做笔记,有一个女孩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后来老师检查笔记,看见小女孩的笔记惊叫道:“你怎么把‘李白长着花白胡子’这句话也记了下来呀?”全班哄堂大笑。这个故事就充分说明,做笔记的核心是记重点,有些非重点内容可以不记。一般老师用彩色粉笔重重写上的就是重要的内容,大家可以多留心注意。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虽然与智力因素有关,但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过:“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上的机器那样有规律,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某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律”,就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们,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也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养成好习惯,你就得有坚韧的毅力。事实上,成功改掉坏习惯和养成好习惯的先决条件是:你必须具备坚韧的品质。其实坚韧本身也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高度的自律,有了这种高度的自律,你才能养成好的习惯。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
“好习惯在坚持中养成”是这篇文章的论题,文章一开篇就引述艾蒙斯的话“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主人”进行设喻,并以“养成了良好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为论见,紧接着是设例,用果戈理写日记的习惯来阐述这个论见。用例,是最具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尤其是大家熟知的名人,他的良好习惯与他的巨大成就的关系,最能让人信服,所以设例阐述是常用的手法。
第四段采用了对比和设喻阐述法,解说了论见“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尽早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而在第六、七自然段,则运用释义法和设例法(小女孩记录李白花白胡子的事),来解说“认真听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的学习习惯”和“做好笔记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两个论见。联系实际,阐述清晰,让读者了解了自己论见的内涵和可行性。
第九自然段再次使用设喻法和释义法,来突出“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论见。而后,又用一个“科大少年班的学生”的设例来补充阐述。
第十自然段提出了自己第六个论见:“要养成好习惯,你就得有坚韧的毅力”,采用的是释义法阐述。最后照应论题,比较完美地完成了这篇小阐明文。
我们看得出,小作者的这些论见,无论哪一个都不是文章阐述的中心,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面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论见,具体地说明了养成好习惯对人生的影响、怎样才是好习惯和怎样做才能培养好习惯。
阐明文,我知道你写过。但这是我们经常练笔的一个议论文类型,我们要熟悉它,并逐渐驾驭它,这就是此文的写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