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把握好人生幸福三宝作文

2017-08-13 
把握好人生幸福三宝河南师大附中任云峰13782565415平素也不时地告诫自己要做个“好教师”,可是,到底什么样的
 

把握好人生幸福三宝

河南师大附中   任云峰    13782565415

平素也不时地告诫自己要做个“好教师”,可是,到底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呢?思想影响行动。正好趁这次机会,我认真地梳理了一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好让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做到自觉、主动地砥砺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

我认为只有拥有强烈幸福感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好教师,而要想拥有强烈幸福感,就必须处理好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的关系。这三者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你就会变得更强大、更快乐、更幸福,也只有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作为教师的你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强烈幸福感的好教师。

换句话说,工作、学习和生活其实就是人生幸福三宝。

如何对待这三者的关系呢?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

把工作当作生活,你就能更坦然地迎接困难和挑战;把学习当作工作,你就能更自觉地提高、充实自我;把生活当作学习,你就能为每天的新发现、新感悟而幸福、快乐。

对于教师来说,工作毋庸置疑是第一位的。当然,不必讳言,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我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好好地生活,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我们都希望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升。可是,仅仅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工作的人的幸福感是低层次的,而只有那些将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就像须臾不可离开的生活一样)的人才会拥有更高层次的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其实就是生活。对于生活,我们还会选择逃避吗?当然不会。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平常人都可以坦然迎接,那么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呢?自然也会坦然地面对了。

作为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应如此,要把工作当作生活,能发自内心地热爱你的职业,把职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敬之,乐之,投入极大的热情,以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地实现自我人生境界的提升,从而长久地获得人生幸福感,这样的教师肯定是好教师。

具体来说,一个好的教师对待工作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有一个敬业、乐业的态度。这是成为好教师的第一要素,也是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要素。看看每年央视“感动中国”评选出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在平凡地岗位上,能够敬之、乐之,从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选择了教师,其实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要固守一片心灵的宁静和淡泊,唯有敬之、乐之,才能使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得到更好地实现。

其次,千方百计地提高教育教学的素养。不想当专家、不想成大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要想成为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大家,就要求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这方面的素养:钻研教材、科标,备好、上好每一堂课;研究学生特点,做好作业的精练精改;听课说课,交流汲取他人之长;做好课后记,坚持教学反思积累;利用好网络资源,搜集储备所需专题材料,“积学储宝”,厚积薄发等等,不一而足。

另外,爱心、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突发性、反复性,故而,拥有爱心、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到好的教师都是用一生来备每一节课的,当时的我很不以为然,感觉他是在说一些套话、大话,可随着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逐步展开,我愈发体会那句话的内涵和真正意义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如此,那些真正地好教师之所以能让自己保持工作的艺术之川常清,究其原因,离不了不断地学习,是他们持续地、终生地学习成就了自己幸福的人生。

那么为什么要把学习当作工作呢?其实,这是从人的需要谈的。对于每个独立地成年人来说,工作就是我们的一种需要,基本的生活的需要,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把学习当做工作”,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不但不能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还应该是自觉的、主动的。

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人,他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理念: 

第一,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过去我们经常拿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老师的教学: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就应该是一桶水;后来大家意识到这种提法的不足,就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就应该是一条小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是学习,只有持续的、终身的学习,才是那“源头活水”。

第二,树立学习“经典”的理念。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有关中国国民阅读的调查,这个报告很具体地反映了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呈现直线下滑趋势,而美国、俄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民图书阅读率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虽然这种现象固然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可是,通过观察我周围的教师群体,我也同样发现大家的经典图书阅读少的可怜,即使读了,也是些快餐式杂志、报刊而已,很少有人把经典的图书自觉地阅读,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思考。作为教师群体,我们应该是全社会中最应该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人了,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却成了除看看教科书很少读书的群体,更不要说是读经典一类的图书。

其实,“经典”并不神秘,我认为大凡是经得起历史考验、被大家公认的、优秀的著作都可以成为“经典”,我们都应该继承发扬。诸如《周易》、《老子》、《论语》,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以及外国的“经典”名著,这些都值得我们涵咏把玩,通过阅读“经典”,来启发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格调,丰富我们的体验。

第三,树立“大学习”的理念。

纵观历史上成名的大家,很多既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又是博览群书的杂家。我们要有专攻,可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固步自封,把自己的视野变得狭隘起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有此胸襟。哲学可以学点,历史也可以学点,文学、书法、美术、经济、物理等,我们都可以接触一下的。

能做到以上两方面的教师就是一名非常好的教师,可是,做到以上两点还不够,还应该再加上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

健康的生活既包括科学的饮食、有规律的作息、适量的锻炼,也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诸如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以及和周围同事的和谐相处等等。我认为,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生幸福的最基础、最本质的要素,也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最基础、最本质的要素。

面对纷繁多变的生活,我们不要迷失自我,而应保持一种对周围事物敏感的心态,就像一个学习者一样,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若能如此,那些所谓的生活中的“庸人自扰”定能渐行渐远,富有情趣的睿智火光就会时常光临我们,你怎能抵御“灵光片羽”的美好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