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之吴正宪作文

2017-07-09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之吴正宪描述一:1970年7月,初中毕业不满16岁的吴正宪踏上了教育工作的征程。 197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之吴正宪

描述一:

1970年7月,初中毕业不满16岁的吴正宪踏上了教育工作的征程。

1978年,吴老师终于有机会进入北京第一师范学校深造。

2002年,她又到东北师大学习,圆了自己系统学习的梦想。

吴正宪是数学教师,但是,她通读《中国通史》、一字一句亲手抄写《唐诗三百首》……一个又一个夜晚,当同龄女孩子享受花季时,吴正宪却伴着孤灯苦读。

从中师毕业的那个暑假,她一天都没歇。她找来了小学数学1至12册的全部教材,全盘通读一遍,亲自做了一遍所有的例题、思考题及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同时,还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并根据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网状图,记下了厚厚的一大本学习笔记。学习中,吴正宪遇到精深数学难题解决不了时,就动员爱人、哥哥、嫂子一起来参与讨论,直到弄懂为止。

凡是要求学生发散思维、一题多解的题目,吴正宪首先从自己做起;遇到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中的高难度题目,她就一张张草稿纸地演算,草纸摞起来比写字台还要高。

当时《人民教育》发表的329道小学教师自测题,她只用几个晚上便全部完成了。

吴正宪还精心整理了《小题库》、《难题辨析》、《思维训练》、《趣味数学》、《教海拾贝》等二十余本学习笔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吴正宪重视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向教育专家学习。

她凭着坚实的韧劲争取一切机会进修学习──区级、市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她无一漏免。

从特级教师刘梦湘、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缪玉田到全国著名的小数界教学专家马芯兰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等名师都成了吴老师学习的楷模。她不仅学习教学艺术,更学习他们高尚的师德。

启示:

英雄不论出身。

很多时候,我们为自己找借口:我们是农村教师,所以差是很正常!我们起点太低,所以不如别人是很正常的!我们情况特殊,上有老,下有小,没有时间学习,所以平凡是很正常的。

 18位名师,我看了吕型伟、钱梦龙、顾泠沅、于永正、孙维刚、马芯兰、张思明、丁有宽8位,蓦然回首,吕型伟初中毕业,钱梦龙初中毕业、张思明高中毕业、吴正宪初中毕业、丁有宽农村教师……

事实证明:人生输赢不是在起跑线,先跑的不一定笑到最后,起点低不一定一事无成。有梦就有希望,有行动就有收获,能持之以恒,再规划合理,没有什么办不成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的名师成长经历,无一例外的是多读书重积累,善行动重实践,爱反思好总结,沉下心能坚持。

自我反思。

90年师范毕业,被委派教初中外语。我仅有初中英语水平,师范没有开英语课,整整隔了三年。那对我绝对是个挑战。

那年,每天晚上,我抱着收音机听“英语空中课堂”;天天早上,我对着小镜子跟着录音机练习发音;我自己调课,先听同级郭老师讲课,然后自己再去上课……

98年,参加优质课赛课,从县到市、从省里到全国,一个级别换一个课题,我主动给自己施压,多摔打几节课。为了备好课,一本《全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绿》900多页,我看了两遍,做了两本笔记;为了备好课,我反反复复试讲,用遍了周围所有学校的学生;我邀请老师给我评课,邀请学生帮我修改,对着自己的授课录像反复揣摩……

2002年以后,尽管做校长有很多事务缠身,但是,我参加了所有的思想品德课教材培训。暑假里,奔波于学校维修、外出培训、回来给教师培训、到进修学校给继续教师授课,忙忙碌碌没有休息过一天。

但是,我常常遗憾自己,90年上班,92年开始做校长,像救火队,哪个学科缺人就教哪个学科,除了音乐美术,几乎教遍了所有学科,结果,门门都懂一些,门门都不深入,没有一个学科,像吴正宪这样做遍所有试题,钻透所有教材。还好,这几年一直教思想品德,教材还熟悉。所以,名校长、名师、特级教师的各种笔试、面试、答辩才比较顺利。

我常常对自己说,也对所有的校长朋友说:“校长不一定能成为职业,说不定哪一天就不干了,教师才是我们的职业,一定要担课,有自己的学科阵地。有根据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描述二:

1983年,在特级教师刘梦湘的指导下,吴正宪开始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教学实验。“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一步一步,吴正宪给自己确定了目标。正是这一个个浸透着她无数情感和心血的目标,一点一点地抓住了学生的心,孩子们开始随着他们的吴老师,一步一步进入到美妙的数学天堂。

下课铃响了,学生们却嚷嚷着:“不能下课。”

这种奇特的场面,多次出现在吴正宪的课堂上。

“这被历来公认的枯燥乏味的数学,怎么能变得这样美啊!这哪里是课堂,简直就是数学的天堂!”很多听过吴正宪课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赞叹

“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了数学教学之中,把其他的一切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而打动,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地吸引……我深知,每一堂课上,我都要与我可爱的学生一起度过这40分钟,也要共同失去这比金子还宝贵的40分钟。每想到此,我就特别珍惜时间,我不敢慢怠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我要与学生共同享受愉快的、和谐的、幸福的课堂生活。”

启示:

“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吴正宪这句话让人遐想。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生活?

听过很多次师德标兵报道,给人印象是:那些伟大的教师,要么忙得像个陀螺,带病工作,累出了一身病;要么坚守在艰苦环境,默默无闻,甘守清贫;要么历尽人间磨难,苦撑苦熬,一路走来一路泪;要么嗷嗷待哺的孩子无暇照料,奄奄一息的亲人不能尽孝……

这是优秀教师的生活吗?如果优秀教师都是这样,那实在是教师的悲哀。

优秀的教师,应该忙碌着,快乐着。

忙碌是因为喜欢充实,就像钓鱼的人守望一湖寒水,就像打球的人汗湿衣襟,就像爱书的人,久久捧着喜爱的书,就像攀岩的人,精疲力尽坐在峭壁上。

快乐是因为情趣和工作有机结合了。做教师的最大乐趣莫过于被学生喜欢,被学生崇拜。得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启顽童走正道,不亦乐乎?文采飞扬,滔滔不绝,不亦乐乎?

总之,吴正宪给我的启示很多很多,我更加喜欢教书育人。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