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让我们来做小“编剧”作文

2017-06-03 
让我们来做小“编剧”——兼评《负荆请罪》《狄仁杰犯言直谏》《十元钱的快乐》课本剧,是以我们所学的记叙性课文或学

让我们来做小“编剧”

——兼评《负荆请罪》《狄仁杰犯言直谏》《十元钱的快乐》

课本剧,是以我们所学的记叙性课文或学校生活为素材,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模拟,来展示升华课文主题思想和故事情节的一种话剧表演形式。由于课本剧的形式新,所以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本剧的内容新,所以能提高学生的“双基”水平;由于课本剧的思维新,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由于课本剧的感受新,所以能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这就是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地做“小编剧”的原因。

严格地说,我们所编写的课本剧,只是剧本的雏形。但是,作为“小编剧”,从起步开始,我们就应该按照剧本的基本要求来改编课本剧。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做好“小编剧”的“三巧三注意”:

一、巧选课文——强调“故事生动”

课本剧,顾名思义是改编课文为剧本,所以,挑选合适的课文是第一步。一般说来,选作改编为剧本的课文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具备“趣味性”特点:大家感兴趣的课文,都有比较集中的故事情节,有比较鲜明的人物性格,不但能够写出趣味,更能够产生良好的演出效果。这也是我们常常把记叙性课文放在首选位置的原因;二是具备“短小性”特点:课本剧最忌讳枝节过多,所以,大都选取短一些的课文做为改编的脚本;就是选取长课文,也可以选其中最生动的部分来改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的高度集中。当然,也是为了让我们在改编时便于掌控。

我们现在来看可爱果妮的课本剧——《负荆请罪》,看她在“巧选课文”方面的得与失:

负荆请罪

可爱果妮   http://blog.xxt.cn/500251391705

【《将相和》故事简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

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事后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

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

廉颇见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愤愤不平,而蔺相如则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后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赵国

人物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被赵惠文王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廉颇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心里很不服气!

廉颇  (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地)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大将军是我出生入死,辛辛苦苦拼了性命换来的!而蔺相如有什么能耐,不过是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反而位列上卿,真是岂有此理!我见到他,非羞辱他,让他下不了台不可!哼!

[这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就请病假不去上朝,免得和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游,真是冤家路窄,远远看到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来了。]

蔺相如(急忙叫身边侍从停车)快快!咱们转回去,给廉颇将军让路。让他先走!

[廉将军见蔺相如掉转了车头往回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廉将军(得意洋洋)这蔺相如果然怕了我了,他哪是我的对手!哈哈!

[蔺相如这会坐在调转车头的车里。]

手下甲(皱着眉,不高兴)蔺丞相,你这几天见了廉将军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一见就躲,难道这么怕他不成?

手下乙(不理解的表情)是呀!丞相大人,您的官位不比廉将军低啊,为什么还要怕他,而给他让路呢?

蔺相如(轻叹了一口气)诸位想一想,廉颇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呢?

手下甲乙(齐声回道)当然是秦王厉害,这还用说吗!

蔺相如微微点头)好!你们回答得好!你们再想一想,秦王我都不怕,怎么会害怕廉将军呢?

手下甲乙(若有所思)哦?对呀!那您为什么要躲他呢?

蔺相如(摇着扇子,微笑起来)你们可知道,秦王之所以不敢来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如果我和廉将军不能和睦相处,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争斗,斗来斗去只能是两败俱伤啊!

手下甲(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如果让秦王知道你俩不和,一定会乘机攻打我们赵国!到时秦国岂不是渔翁得利!蔺丞相,您真是以国家安危为重啊!

蔺相如(神情坚定)因此,我宁愿让着廉将军,也不愿亡了赵国啊!

[一日,蔺相如的一番话传到了廉将军的耳朵里,他听后不禁为之一震!沉思过后,后悔不迭!]

廉颇(捶胸顿足)我廉颇为了自己一时颜面,险些误了国家大事,致国家安危于不顾,致百姓死活于不闻,我真是老糊涂了啊!

[廉颇说完泪流满面,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决定到蔺相如府上去请罪。]

一路上,众人看到此番景象,都惊诧不已,纷纷转告,便一起跟着廉将军来到了蔺相如府前。

廉颇(跪在地上,声泪俱下)蔺大人,我这个迂腐之人给您请罪了!

[早有人进蔺府通报,蔺相如闻讯匆忙热情迎出来。]

蔺相如(紧紧拉住廉将军的手)廉将军,使不得,使不得,快快请起!

廉颇(满脸愧色)我真是不知廉耻,居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险些断送了国家百姓的前途,请求蔺大人抽我几鞭子!

蔺相如(连忙扶起廉将军,热情地扶起)早知廉将军是深明大义之人,这是国家之大幸啊!廉颇谢谢将军啊!

[众人也个个兴高采烈!从此,蔺相如和廉颇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我们的小剧作家果妮,选取了课文《负荆请罪》来改编,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篇课文完全符合改编课本剧的特点:①情节集中,抓住了《将相和》故事中的“负荆请罪”这个矛盾冲突的“点”展开,而“负荆请罪”又是大家熟知、很有教育意义、让人很感兴趣的“点”,选取这篇课文作为剧情,是最能扣人心弦、吸引观众的;②故事短小,线索单一,没有纷杂的人物和事件,仅仅安排了四个上场人物,便于把控。这些都符合课本剧的选材条件;③对课文有深入理解。可以看出,在改编之前,小编剧研读了课文,推敲了文字,体会了人物情感,做到了知背景、明主题、详内容。

从课本剧考虑,因为我们的小编剧毕竟是小学生,还缺少剧本写作知识和技能,在有些环节的处理上有待改进:这篇课本剧中,有些比较复杂的剧情解说,如:“[这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就请病假不去上朝,免得和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游,真是冤家路窄,远远看到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来了。]”等,不属于“舞台说明”范畴,应该采用“画外音”来处理,以保证剧情发展的连续性。凡是解说剧情,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说明文字(包括本文前面的“故事简介”),直接标明【画外音】就行了。在演出时,“画外音”是由播音员负责播出的。

二、巧取情节——集中“矛盾冲突”

课本剧是用“剧本”的形式表现故事,但它不同于小说,因为剧本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等,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之内,小小的舞台,几个人就代表着千军万马,走几圈就表现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就说明转换了空间、相隔了多年……所以,写剧本重要的是在于抓住典型的故事情节,从情节的推进入手,迅速集中矛盾,尽快展开冲突。所谓“冲突”,就是发生了对立双方的磨擦、争执、撞击。冲突离不开矛盾,但不等于矛盾,矛盾只有通过冲突的外部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如前面剧本中出现的廉颇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处处礼让廉颇等,就是明显的“冲突”。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为了展现冲突,我们在编写课本剧时,就要截取典型的故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性格,快速展开矛盾冲突。

我们来看青青可儿写的《狄仁杰犯言直谏》剧本的情节选取与冲突展示问题:

狄仁杰犯言直谏

青青可儿  http://blog.xxt.cn/lyszfjq

时间:仪凤元年(公元676)秋天

地点:皇宫中

人物:高宗、狄仁杰、权善才、侍中张文瓘、大臣甲、乙、丙、丁等

[几位大臣陪着高宗在宫中散步,高宗望着漫天飘舞的落叶,不甚伤感]

高宗:唉!想当年我父皇在世时,把大唐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对我也是宠爱有加,朕应该去昭陵看望一下父皇了!

大臣甲:陛下,臣闻有人不敬于先皇。

高宗:(勃然大怒)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对朕父皇不敬!

大臣甲:回禀皇上,权善才将军砍了昭陵的柏树。

高宗:(怒不可遏)把权善才押上来!

[大臣甲、乙把权善才押了上来,权善才惊恐地低着头]

高宗:权善才!你竟敢私砍昭陵的柏树!你好大的胆子!

权善才:(惊恐万分)皇上,罪臣不小心误砍了先皇陵寝的柏树,臣罪该万死,还请陛下息怒!

高宗:(对着苍天)父皇啊!儿没能对您的陵寝严加看管,儿不孝啊!(转身对权善才)权善才!你对先皇不敬,陷朕于不孝!来人,把权善才推出去斩了!

大臣丙:(向皇上求请)皇上息怒!权将军一直对先皇和陛下忠心耿耿,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请陛下看在权将军战功显赫的份上,饶权将军一命吧!

大臣丁:是啊!陛下,权将军功大于过,您就饶权将军一命吧!

高宗:(十分生气)朕意已决!尔等不用再求情!

狄仁杰:陛下!权将军之罪,按法律应革职为民,为何要处死呢?

高宗:(伤心地、愤怒地)他砍了父皇陵寝上的柏树,乃是对朕父皇的大不敬,陷朕于不孝,必须杀他!

狄仁杰:(焦急地)陛下!权将军罪不当死啊!

[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谁也不理。不少大臣瞪着狄仁杰,示意他别说了。] 

张文瓘:(挥动堂木)狄仁杰,你竟敢触怒龙颜!还不快快退下。

狄仁杰:且慢!皇上,臣闻犯颜直谏,自古就难,臣以为不然。如果在桀、纣王时期难以做到,但在尧、舜帝时期,则很容易。而今大唐盛世,丝毫不亚于尧舜时期,臣也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如不接受臣的劝告,我死后在九泉之下见了忠臣张释之,也还会感到羞愧!

高宗:嗯,有道理,但权善才对父皇不敬,乃是大逆,岂能饶恕?

狄仁杰:臣闻当朝的法律,诸如流放、死刑等刑罚,都是依据触犯法律的轻重而定。哪有罪不当死,就要处死的呢?大唐的法律这样无常,岂不是让天下百姓都手足无措吗?古人云:‘如果有人盗长陵一抔土,陛下该怎样治他的罪呢?’而今陛下以一棵柏树而杀死一位将军,千年之后,人们会怎样评价陛下?臣之所以不敢奉命杀权善才,就是不想陷陛下于无道啊!

高宗:(沉思片刻)传令,免除权善才死罪,流放于边境充军。

权善才:(感激涕零)谢陛下!陛下之恩,臣万死不能相报!

众大臣: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幕落)

这个剧本,一开始就抓住了“矛盾”——因为“权善才将军砍了昭陵的柏树”,而唐高宗震怒,下旨斩杀权善才。在大臣劝谏无效的危急时刻,狄仁杰犯言直谏。可以说,这个故事的情节是很简单的。误伐一棵柏树,按照当时的法律,权善才罪不当斩首;如果因为这棵柏树长在昭陵就要杀人,受到损害的正是皇上的政治声誉和法律的公正。狄仁杰敢于冒死进谏,其理由就在于此。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矛盾却很尖锐:一是高宗为了维护自己的“孝”名和皇权,与权善才误伐陵园柏树的矛盾;一是狄仁杰直言劝谏,冒犯高宗威严的矛盾。当冲突迅速展开之后,我们无疑都捏着一把汗,担心狄仁杰的劝谏是以卵击石。然而,尽管高宗出于私心要杀权善才,但是,面对着狄仁杰的刚直不阿,他还是能够认真地权衡利弊,最终流放了权善才。小作者的处理,使矛盾很快形成了冲突,扣住了大家的心弦。

戏剧冲突的实质,说简单点,就是人物性格的冲突。我们的小编剧把人物唐高宗和狄仁杰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特别注意了人物的性格展示:高宗的以私为法,狄仁杰的刚正护法,把“冲突”推向了高潮。也正是这种相互“冲突”,展开了故事情节,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主题思想。

尽管矛盾冲突是课本剧的生命,但是,我们在改编过程中,寻找矛盾不是终极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根据矛盾来选取情节,然后以舞台戏剧情节来表现这个矛盾。如何巧取情节呢?一句话:那些矛盾最集中的情节,就是我们课本剧要取的情节,我们必须围绕着这个情节来定场地、人员和布景,也就是说,以这个情节为线索,以表现矛盾冲突为目的,来构思我们的剧本。

三、巧用对话——注意“人物语言”

剧本,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对话。因此,我们要了解剧本里的两种语言:一种叫“舞台说明”,它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等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等的说明。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交代背景,铺垫场面,辅助塑造人物形象。一种叫“人物语言”,也称作“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我们所说的“对话”,主要指人物语言,它是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对于剧本里的人物语言,一般有三点要求:①个性化:我们说“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强调,要准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张飞的语言特点绝不能与关羽的相似或雷同。②动作化:剧本中的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让人们从台词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情举止、内心活动等。③潜台词:剧本的人物语言要做到含蓄凝炼、话中有话,让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以便更好地去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语,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我们以爱丽儿srt的《十元钱的快乐》为例文,来看一下这个剧本的人物语言特点:

十元钱的快乐

爱丽儿srt   http://blog.xxt.cn/srt010519

时间:星期天

地点:王城公园

人物:小升升、爱丽儿srt、升升妈妈、爱丽儿妈妈、吃奶鱼管理员、糖人师傅、小贩、鸽子管理员

小升升、爱丽儿和他(她)们的妈妈【上场,高高兴兴地走在王城公园的小路上。】

【第一幕】

爱丽儿妈妈:今天,我们给你们一人发十元钱,你们自由支配,花完了,咱们就回家!

(小升升和爱丽儿对视一眼,很兴奋!)

爱丽儿:太好了!

小升升:太棒啦!

小升升妈妈:看,前面有旋转座椅,你们玩不玩?

小升升(摆摆手):不玩,不玩,坐在上面头晕!

爱丽儿(附合):是啊,这么冷的天,坐在上边肯定冻成冰块!

(他们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糖人师傅上场。)

糖人师傅:卖糖人呀,又好吃又好看!

(小升升快步上前。)

小升升:哇,好漂亮,多少钱一个?

糖人师傅:很便宜,大的十元,小的五元,小朋友,来一个!

(小升升低着头,做着思想斗争。)

爱丽儿:别买了,这儿的东西不卫生。再说了,糖最容易化了!

爱丽儿妈妈:就是!上次爱丽儿买了一个,不一会儿,糖就化了!

(小升升一步一回头,有点恋恋不舍,最后他还是离开了!)

【第二幕】

(吃奶鱼管理员上场。)

吃奶鱼管理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会吃奶的鱼,快来体验一下吧!

(爱丽儿和小升升眼前一亮。)

爱丽儿:快看,吃奶鱼!

小升升:哇!会吃奶的鱼!我们去试试吧!

(他们转过身,跑向吃奶鱼管理员。)

爱丽儿(对吃奶鱼管理员):这奶多少钱一瓶?

吃奶鱼管理员:10元一瓶,俩小孩儿买一瓶轮换着喂!

(俩人对视一眼,很犹豫。)

小升升(小声嘀咕):啊,那一个人的钱就花光了呀!

爱丽儿:既然咱俩合喂,就共同出钱吧!一人付五元。

小升升妈妈:好主意!

(爱丽儿小升升一人付了五元钱给吃奶鱼管理员。他们欢乐的笑声响彻云霄,他们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有关吃奶鱼的知识。)

【第三幕】

(卖玩具的小贩上场。)

小升升(惊奇地):哇,快看,那是什么?

爱丽儿妈妈:那应该是弓箭吧!

小贩:不是,这是弩!

小升升爱丽儿(合):弩,剑拔弩张的弩!

小升升妈妈:对,就是那个弩!

 小升升(对小贩):我要买一个!多少钱一个?

小贩:七元一个。

小升升:啊,我只有五元了呀!

爱丽儿:哇!这儿也有我喜欢玩泡泡呀?多少钱?

小贩:很便宜,才三元。

爱丽儿(犹豫了一下,一拍脑门):有了,咱俩的钱合起来,正好十元钱,可以买你的弩和我的泡泡!

小升升(高兴地):那太好了!

 在两个人的合作下,爱丽儿和小升升付了钱,拿到了各自喜爱的玩具。)

【第四幕】

(鸽子管理员上场。)

爱丽儿妈妈:你们俩今天表现不错,既玩儿了,又增长了知识!每个人的十元钱花得也比较合理!

小升升妈妈:是啊,你们俩合作也很好,没有发生争执。我们两个妈妈决定奖励你们喂鸽子去!

小升升爱丽儿(激动地):噢耶,太棒了!

(小升升和爱丽儿飞快地跑向鸽子管理员。鸽子欢快地停在了他们的手臂上、肩膀上。)

这个剧本是表现课外生活趣味的,小编剧选取了四个场景,即:①想买糖人,因不卫生、易融化而放弃;②决定买奶,每人拿出5元合作喂鱼;③携手互助,买了弩和泡泡;④获得奖励,快乐地跑去喂鸽子。这个剧本的主要人物——小升升、爱丽儿——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的。如第一幕中,“小升升:哇,好漂亮,多少钱一个?”这表现的是惊喜、有热切购买意向的孩子的好奇心理;第二幕中,“小升升:哇!会吃奶的鱼!我们去试试吧!”表现的是跃跃欲试,急于亲手操作的心理;第三幕中,“爱丽儿(犹豫了一下,一拍脑门):有了,咱俩的钱合起来,正好十元钱,可以买你的弩和我的泡泡!”,把小姑娘热情为人、看重友谊的性格展现了出来。我们细品味一下,会发现,这些语言中,确实都有动作性,如第四幕中的,“小升升爱丽儿(激动地):噢耶,太棒了!”这里欢呼、跳跃的动作、喜笑颜开的表情,都包含在了语言中。而“噢耶,太棒了!”的潜台词就是:真高兴啊,天上都飘下馅饼来了。从语言个性化看这个小剧本,确实写得很不错的,所反映的主题也十分鲜明。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

这个剧本使用了“幕”。“幕”, 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爱丽儿srt文中的“幕”,应该是“场”。一般说来,课本剧本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也不能频繁地转换。初学编写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大家可以记住编写剧本的一句箴言:Simple is the best!意思是:故事越简单越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