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段54——60分(90分以上) 2人
48——53分(80分以上)8人
42——47分(70分以上)30人
36——41分(60分以上)16人
35分以下(不及格)8人
优秀成绩52分以上(85分以上)。
本次测试的题型及分值安排和评卷标准严格按照中招考试的要求,甚至有些题就是中招考试的原题。不过同学们考察同学们课堂学习的效果,所以选择了一篇课内阅读理解,这在中考中基本上没有。另外,课外阅读理解的难度偏低,没有作文(2分古诗词背诵还没有学到)。
在试卷中反馈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1、 标点符号,书写格式不规范。
第一题的要求是按格式抄写,但是这道2分的送分题,基本上没有人的满分。这是近年来中招考试的常见题型,主要考察学生书写的规范,出现擦抹、格式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就会失分。看来平常的作文中已经看到同学们在书写上面的毛病,看来需要好好校正。
2、 不会审题,不知道考点是什么。
这主要出现在仿句题上,这也是中招考试的常见题型,而且第5题本身就是一道中招题,阅读理解三的最后一道题也是这种题。这种题其实考察的是学生总结分析运用的能力,看似简单,得满分却大不易。这种题必须要仔细阅读例句,总结出例句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造句。如果分析不清例句,造出来的句子肯定是错的。比如说“绿像一位身披轻纱的姑娘,像一副朦胧的轻纱”,这两句花的共同特征是都是比喻句,而且句式一致,那么造句就必须造一个句式一样的比喻句。
3、 死记硬背不理解句意而造成的错别字太多。
25分的古诗文背诵,评分标准非常严格,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除了极个别的同学不会背以外,绝大部分同学在这道题上失分主要是因为错别字。很多同学写的满满的,可是听起来都对,写出来的字却根本就不是,不如说很多同学把“择其善者而从之”写成“则其善者而从之”,很明显,如果知道“择”是选择的意思,怎么会写成“则”呢?所以,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粗心大意犯的毛病,其实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不理解。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纯粹是为了应付,造成短暂性记忆,或错别字连篇。这种状况是老师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4、 不适应中招考试的做题习惯
在中考中,如果給有序号,没有特别要求的话要填序号,不要填具体的字词句。如果让你写一句,千万不敢画蛇添足写了两句或三句。也就是说,一定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去做。
其实,从这次卷纸上反馈出来的是很多同学不良的学习和思维习惯给同学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如果这种现象没有改观,可能会下降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