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作业“百度”吗
周五放学前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读读书,然后列两或三个文章提纲,题目分别是《误解》、《感恩——》、《我眼中的——》。
我问道:“完成这项任务有困难吗?”
“没困难!”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百度一下,就能找到!”前排一个男生大声说。他是个大大咧咧、活泼好动的孩子。显然,他现在道出的正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声。从大家心照不宣的响亮的笑声中就能听出来。
“你们的作业经常‘百度’吗?”我笑着问。
学生有的点头,有的摇头,也有的轻声说:“百度,但不是经常。”
“你们觉得‘百度’作业好吗?”
“好啊!方便!”大概看我的态度很真诚,一些学生也以诚相待,脱口而出地说道。“方便”的意思也许就是“拿来主义”吧!有的学生笑吟吟地看着我,大概是要看我怎么对待。
我略作沉思,然后这样告诉他们:
“可以肯定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学习确实带来了诸多便利,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成为大家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百度’一下,我们就能很快找到相关的东西。
然而,如果我们常常把作业拿去‘百度’的话,就要不得了。这样做是有很多弊端的——
其一、容易形成对网络的依赖,滋长懒惰思想,不利于大脑的发育。大脑有着用进废退的特点,勤于思考会让大脑更灵活,而疏于思考会让大脑变得迟钝和愚笨。
其二、百度到的东西可谓鱼目混珠,在筛选的材料的时候会受到一些信息干扰,也会花掉一些时间。而有的同学对查到的东西不加甄别,拿来就用,这样毫无益处。有些东西是很粗浅的、拙劣的,甚至是错误的。要知道千淘万漉方见真金。所以,百度也需一双慧眼。
其三、对知识一知半解或浮光掠影,收获不大。有时只是找到一个结果,至于对思考的过程、知识之间的联系、解题的方法等恐怕很难有透彻的理解。
总之,我不全盘否定百度,但也不主张常常‘百度’,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还希望大家找到最有效的那种。老师是大家最佳的请教对象,老师的讲解往往会令你茅塞顿开。与家长、同学共同探讨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书籍是不说话的老师,也是我们离不开的益友。另外,独立思考也是必须的。
希望百度能成为大家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懒惰的帮凶。”
亲爱的同学,你的作业“百度”吗?
后记:
生活中,有的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这也恐怕也是一种“百度”吧!这样的“百度”可要不得!端正学习的态度,正确地对待作业,我想这样才能发挥百度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