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老师,请别“丢掉学生”作文

2017-04-23 
老师,请别“丢掉学生”我曾听过一节数学课,老师讲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个章节在初中数学中的确是难点。上课过程
 

老师,请别“丢掉学生”

我曾听过一节数学课,老师讲的是反比例函数。这个章节在初中数学中的确是难点。上课过程中,老师按照自己预设的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各个教学环节。快下课时,老师按照自己所讲的内容,出了一道对应的训练题,结果,学生完成的情况令人瞠目结舌:全班50名学生,只有四位同学举手示意做对了。而其他学生,皆是一脸茫然。

我十分惊诧与这样一节低效的课,非常想听听老师自己的看法。当课下我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和疑虑后,没想到的是,这位老师不仅不以为然,反而振振有词:这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授课内容,我是规规矩矩地来教,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学不会是学生的事了,怎么能怪我?

我哑口无言。到底什么是“应该做的”?难道老师不顾课堂教学效果,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就算完事了?如果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就会“丢了学生”,就会逼迫学生从教师的视野中“消失”。我们常常会谈及到班级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难道那些掉了队的学生是心甘情愿的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有着强烈的自尊,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一旦作为课堂“统帅”的教师强硬地将他们从集体中生生剥离,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又怎么不是“回天无力”?

这让我想起了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的一次公开课。当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听课的人都如醉如痴,深深被王老师的教学水平所折服。就在大家觉得课堂将以非常完美的状态结束时,王老师突然打断了流畅自然的课堂,说:“同学们,我注意到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始终没有发言,下面我们欢迎他来发表一下观点可以么?”结果,这位孩子犹豫地站起来,说话吞吞吐吐,但王老师没有丝毫地不耐烦,而是慢慢引导,终于让这位孩子自信地抬起了头。王老师没有考虑所谓的“课堂效果”,而是注意到某位没有发言的学生,并想法设法给他自信,这就是“不丢掉学生”的直接表现。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不“丢掉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用心去观察、去了解。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个性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很难做到整齐划一。教师在心里装着“教学方案”的同时,更要装着学生。要时刻提醒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今天是什么状态?是饶有兴趣还是索然寡味?是专心致志还是神游物外?要努力做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老师,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你才能在课堂上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思索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个细腻的眼神,从而找到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及时“纠偏”,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个人都身在课堂,心也在课堂。

其次要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对接点。在教育上有一句流行的话,叫“蹲下身子看学生,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教师应该放下架子,降低姿态,和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来谈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学会“蹲下身子来教学”。因为教师往往是某个学科专科或本科毕业,自然有着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往往容易不由自主地“拔高”。再说,教师眼里非常简单的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也许感到难度非常大。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来教学,就很容易出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无法对接的情况。因此找准学生的起点,以此作为施教的依据就尤为重要。

第三不“丢掉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教师不要自以为是。很多教师总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没有思想,没有头脑,只需要教师画好道道,学生沿着老师既定的路子走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对每位老师的教学都有独到的见解。如果他们认定的道理和老师的教学实际出现偏差,往往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远离老师的课堂。因此,一个聪明的教师就会放下所谓的面子,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意见,听从学生建议,不断修补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心被收拢到老师身边了,还担心学生不和自己“站在一起”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