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正能量
经济开发区一中 张春旭
阅读《致青年教师》,字里行间感到吴菲老师的情真意切。我已经读了第一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他谆谆告诫我们作为一个教师的影响。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心中要有阳光,不要保留学生的检讨书,珍视我们的专业等。
他说,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当然,作为一盏灯,他未必需要一直亮着;但是在他亮着的时候,他有可能是耀眼的,夺目的,即使只有一丝光亮,也能照亮学生走过一段路……
进德修业是个人的事,是自觉的追求,对一个劳动者来说,专业素养是他安身立命之本;面对一名现代教师而言,持续的学习将使他保持精神的高尚,支撑自己作为一个文明人的操守。
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教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这一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教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证明个人的能力,证明自己具有超越同行的专业素养。
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致力于人的一生中的某个阶段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而且会有很多人共同在做类似的工作。我们所做的工作可能要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以后才能显现出来,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我们不可为一时的成功狂喜;再说,教育不是体育比赛,我们不需要 “战胜”谁。
读着这些话语,联系现实,感到教师确实就是一盏灯,我们应该怎样发挥灯的亮度。就要读书,就要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在社会的洪流中,传递正能量,为我们的国家出力。我们的国家虽说是经济有所发展,但是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吴非老师在书里也提到,具体到教师素养方面,我们可能比文明国家落后一个世纪。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粗俗的东西,任怎么装扮也脱不了俗;而从小养成的文明,不会褪色。这就需要教育的力量。
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严重的功利性,很多教师读书少,甚至不读书,只是围着学生的成绩打转转。当然这和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不管怎样,我要自己一身作则,传递正能量,成为学生心中一盏永远亮着的灯,为周围的人发出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