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餐厅的推拉门,我看到晨光里的地板,蒙着一层厚重的灰尘,好似很久没有打理的样子。天知道,昨天早晨我才拖过地板,一天功夫,便如历史的尘埃,久积不散。
随着扫帚的移动,扫起薄薄的黄沙,越堆越厚,竟让我想起“风火台,大漠,黄土坡”之类荒凉的字眼。我摇摇头,才刮了一天的风,这家荒了似的,仿佛久无人居。
这几天又看韩剧《看了又看》,真是看了又看,百看不厌,这名字起的名符其实。
保罗说“电影已经完全成了现实世界的避难所,”因为,“电影的世界越来越脱离现实社会,”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青天白日地走进去,黑灯瞎火地走出来,常常让我生出隔世的恍惚感。常想,如果电影也能像现实生活一样,没完没了地演下去该多好。可见,从小我就有避世的念头。
不过,我喜欢《看了又看》,恰恰因为它很日常,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这里可以找到双重的快乐。而且还实现了我小时候的愿望,没完没了地演下去,没完没了地看下去。
因为睡眠不好,我是个不敢熬夜的人,越熬越睡不着,萎靡的不像话。那天看《看了又看》,一不留神,竟然凌晨3点多了。这个失误太大,害得我一直萎顿着,到现在还没完全缓过劲来。睡又睡不着,不睡又犯晕。
昨天下午从床上到沙发,折腾的实在没辄,只好以毒攻毒,迎着大风跑到岳寨市场买来二斤肉馅三斤饺子皮,一个人包了一堆饺子。冰箱里的平茹香茹红罗卜白菜心,剩馍似的东一口西一口,拼凑到一起拌成饺子馅,竟然鲜美无比。给妈妈打电话,让他们明天中午来我家吃饺子。妈妈问:“准备包什么馅的?”
我嘻嘻笑:“杂烩馅的……真鲜,已经包完了。”
妈妈颇觉意外。一直以来,馍了,饺子了,包子了,都是从她那里连吃带拿的,我家从不买面,时间一长,她已经忘记我还会做这些东西了。她哈哈笑着放下电话,很开心的感觉。我也心神舒爽,忍不住又拿出《看了又看》的碟,看到十一点多,竟有几分疲乏的睡意袭来,赶紧躺下睡觉。
我很喜欢窝在家里,只要食物丰足,可以几天不下楼。这也让我对古代绣楼里的小姐生出几分向往。说不定,我就是绣楼里的小姐转世。呆在家里的日子,最大的惬意,就是可以没有时间概念。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想看就看想写就写,全以自己的喜好为行为准则。
曾经对朋友说,我真想马上退休。她笑:“还有你这号人,人家都怕老,你还急着退休。”
我说:“是啊,退休了,就能安安心心地呆在家里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每次看到在夏天树荫下乘凉、冬天墙根下晒暖的老人们,我都会羡慕并向往之。羡慕他们的安心与悠闲。“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所有的喧嚣都成过去,只有尘埃落定的宁静,那是我向往的宁静。
在钱红丽的博里,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年妇女是每一个女性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喜欢一句古话: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是这么理解的:人活到这个阶段,也就不再把心思放在俗世的小益小利上,他有了更高的眼光和追求,也彻底明白,一个身体不超过一张木床,一日三餐不过需一只饭桌,把这些都看透,即所谓万事休,也就是俗事休,彻底从俗世抽身而退。人到中年,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清醒的头脑——不在做人,而在做事上。中年妇女是单纯的,把爱情历经,家庭稳定下来,剩下的,就看她怎么面对自己。比起少女的奔放热烈,中年妇女更懂得分寸,懂得冷静退守,所以,没什么不好的。我争取做一个宁和的中年妇女,慢慢等待白发苍苍的晚年。”
我对朋友说:“我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有吃有喝活蹦乱跳地死去。”
她笑:“我也是啊,不管什么时候死,只要在死的那一刻还能跑能颠的,就行!”
我们不怕老,也不怕死,只恐慌着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才是老有所依的指望。
《看了又看》里在吃泡面,勾起食欲,不喜欢吃泡面的我,竟然翻出一包泡面,撒一把青菜,卧一个鸡蛋,倒些辣酱,香喷喷地吃着,突然好笑起来,又是几天没有下楼了,倒像在家坐月子。
边吃边看,守着寂静的夜晚,仿佛离尘世很远很远,像活在真空里的宇宙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惟我一人独行。超然的寂寞里,时光悄然滑过眼角眉梢,静静地带着我一起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