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位智慧的父母
——子女教育知识讲座琐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用“带”,多用“托”,只有托举才能超过自己。孩子的成功需要智慧的父母,因为智慧的家长懂得保护孩子的情绪,保护孩子的梦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题记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我们教育孩子到底是为了谁?”这两个问题看似幼稚,可面对老师的提问又支支吾吾,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教育孩子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我们自己。”“教育从了解开始。”“了解孩子,了解教育,了解自己。”梁老师以此为题,用最朴实的语言为家庭子女教育讲座拉开了序幕。
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但也有其共性。梁老师将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喻成人生剧本,强调孩子人生剧本的谱写与父母角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个阶段:0岁、6岁、12岁和18岁。
0~6岁:人生剧本的原型,父母应担负起保姆的角色。不少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教育从“0”岁开始,辅导班、特长班接踵而至,其实这个阶段最应该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尤其是3岁之前。0岁之前的孩子已经有了完整的意识,此时最需妈妈的陪伴(母亲养心),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个阶段母子分离最好≯2周。3~6岁:孩子一生自我价值感的建立,在亲子活动中要多鼓励、多赏识、少批评,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都说家庭是最大的催眠场,家长是最棒的催眠师,“你真笨”、“你不行”、“你就不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词句往往让孩子产生“我真的不行”的错觉,久而久之让孩子很不自信。
6~12岁:人生剧本的丰富,父母应担负起玩伴的角色。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急需父亲的跟进,我们常说母爱带给人温暖,而父爱带给人的却是刚毅和力量,父爱是厚重、坚强和博大的,父亲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也会影响着孩子。很多人会说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需要事业的打拼,有的父亲感到自己在商场上已经筋疲力尽,回到家实在不愿再听到、看到孩子吵闹,认为教育是女人(母亲)的事,其实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我们能陪孩子多少年?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需要我们好生呵护、珍惜。因为孩子的成长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12~18岁:人生剧本的预演,父母应担负起教练的角色。这个阶段是孩子性能量的觉醒,我们常说孩子逆反、叛逆,“叛逆期——教育界最大的谎言”,孩子的叛逆是用来宣告自己的成长,孩子是在用叛逆引起家长和朋友的注意。叛逆期是孩子留给父母的最后一次机会,抓住了也就抓住了,失去了留下的将是终生遗憾。
18岁以后:人生剧本正式上演。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做父母的已无权也无法干涉,更别说去导演和剪辑了,从此以后,孩子的人生剧本将成自编自导,谱写人生的精彩。
了解教育 “孩子成长受哪几种教育?”毋容置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培养孩子的智商,而关系(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智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作为独生子女家长家庭,我们都是无证上岗,而孩子的成长没有彩排,更无法让时光倒流,作为家长,我们要多用心、多上心,教育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世上没有哪个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拿别人的教育经验套自己的孩子也是最可怕的。回顾我们的人生经历,困扰一个人的一定不是什么事,而是情绪和感受,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助(了解、不干扰、协助),协助一定要以孩子为主体,最终达到自助的效果,而不是代替,更不是替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少用“带”,多用“托”,只有托举才能超过自己。我们身边不乏强势妈妈培养了弱势儿子,也常听虎父无犬子的说法,当父母特别强势的时候,孩子往往觉得自己再努力也超不过父母,久而久之,孩子就活在了父母的掌控之下。真正的教育是内在力量的觉醒,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要让孩子破茧成蝶,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了解自己 “我们从何时开始教育孩子?”有人说从幼儿园,有人说从小学,有人说自己从来没教育过……其实,我们从生下来就学习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传承。完形教育的理念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和“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一个孩子的成长受成长环境、关系模式、行为模式和亲子教育的影响,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整个家族,这就是教育的传承。妈妈在家就是妈妈,不是职业女性,再能干的母亲,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得“无知”一点,表现得“笨”一点,表现得“迟钝”一点,表现得“和风细雨”一点,这样的话,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妈妈“有知”、“聪明”和“敏捷”,他觉得他每天都在超过妈妈,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过了妈妈。低一点,用孩子的高度陪孩子看世界;慢一点,用孩子的速度陪孩子成长;“笨”一点,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真正的在用“心”,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无私的“爱”。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心灵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成功=潜能-干扰,不干扰孩子,协助孩子就OK了,教育就是生长。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家长心灵成长的过程!
社会教育是“树叶”,家庭教育是“树枝”,我们的孩子是“果实”,家长自我成长是“树根”,由此可见,提升我们家长的育子素养才是根本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