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过去一样的礼貌周全,还是过去一样的温文儒雅,21岁的军在电话的另一端娓娓道来:“老师,五一节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考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了,已经录取了,只是还没拿到通知书——原本是想拿到通知书再给你报喜的,可又考虑到现在正是研究生录取的时候,怕你为我担心,就先报告一下……”
体贴的军,总能在我牵挂的时候给我慰藉和喜悦。
1998年9月,那时我还在小城信阳工作,刚接了一个初一新班。军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刚入校,他爸爸就告诉我,军的理想是上名牌大学,学有所成。我感到肩上又多了一副担子,在这个少年奔赴理想的路上,我只有好好引领和陪伴他,不辜负家长的厚望。2001年初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市里唯一的重点高中。
读高中后,他更是出类拔萃。据说一下课,他的座位就被前来讨教的同学围个水泄不通。这也是我的骄傲和自豪,我经常拿他的事例来教育和引导后来的学生。在悄然无声之间,军也给我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帮助。
2004年,军考上郑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这是非常骄人的成绩了,但他有小小的失落,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去读大学前几天,他买了牛奶和鸡蛋,到我家“谢师”,令我十分感动。
2005年暮春,14岁女孩小桃儿临近初中毕业,她是我的女儿,也是我的学生,小姑娘并不勤奋,我颇有些焦虑,在一次QQ聊天时就把这事告诉给了军,军说:“老师,这事交给我来吧。”
那天小桃儿下了晚自习,他们在网上聊了半个多小时,军没有像我们大人那样空洞说教,而是现身说法,从他们俩相同的血型、星座、在同一届学生中都年龄偏小说起,引起了小桃儿的共鸣,也激发了她的斗志,从那天起她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回家就看电视,磨蹭时间——我的学生军启示我:教育,绝不是老生常谈,而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独辟蹊径,因材施教——那一年,小桃儿的分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恰好考上重点高中。我和军都忍俊不禁:“考得好不如考得巧啊!”
同年,我调来郑州,陌生的异地,拮据的生活,足以让我手足无措,捉襟见肘;次年,我大病不愈,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了小桃儿?而小桃儿也因为不能适应北方的生活,不
2008年,小桃儿面临高考,那年春节,军又来短信:“老师,妹妹学的是理科吧?请叮嘱她一定要多找学习规律,要抓住时间,分秒必争。妹妹一定比我优秀的。”
遗憾的是,军也忙着考研,我不忍心让小桃儿打扰他,就没有安排他们交流。我把军的短信给小桃儿看,她颇不以为然:“分秒必争?那不成考试机器了么?这样的生活也太没有情趣了吧?”
不久,小桃儿考试失利,她忽然变得很沉默,也不再追求所谓的“情趣”。一日,她感慨:“军哥说的是真理啊——理科生,寻找学习规律是唯一选择。”
又一日,小桃儿告诉我:“妈妈,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军哥将要读研的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闻名全国啊——您老的弟子,怎一个‘强’字了得!”
我的学生军,以他的优秀,默默引领着我的女儿找准自己的位置,省了我多少苦口婆心的说教!
可是,那年高考,小桃儿考了493分,刚过三本线。她选择了复读,但她对未来颇感渺茫。军知道后,又给她发短信:“妹妹,考到东南大学来吧,我们都是你妈妈的学生,我能考得来,你也能!”
可小桃儿不这么想,她嗫嚅着问我:“妈妈,军哥是不是在说笑话啊?我成绩那么差,怎么可能考上东大?”
军真的没有说笑话,从那以后,他总是不断地给我们发资料,跟小桃儿谈心交流,他从不谈分数,他只是鼓励小桃儿知难而进,保持良好心态,优化情绪,拓展思维——这些考场以外的东西,比分数更重要,渐渐地,小桃儿对东大感兴趣了,有憧憬了,2009年高考前一个月,她在记事本上写下掷地有声的誓言:“东南大学,我奔着你去了!”
整整一年的时间,军像我一样,叫着小桃儿的小名,呼唤她,引领她。
2009年高考,小桃儿比上年提升126分,以619分的好成绩顺利考上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更重要的是,那年暑假,她自己打工,挣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我夸奖她,她调皮地附在我耳边说:“妈妈,军哥告诉我,你太辛苦了,我应该多多体谅。”
我送小桃儿上大学的那天,军在南京火车站迎接我们,天气炎热,他已是汗流浃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军,太感谢你了,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妹妹的今天!”
他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老师,你是我的恩师,我只是想要回报你当年的辛勤付出——接下来,我会替您照顾妹妹两年,你安心教着学弟学妹们吧!”
小桃儿读大学后,和军分别在两个校区,相距很远,他们常常坐校车看望彼此,俨然一对亲兄妹。有生如此,师复何求?
2010年夏,小桃儿预定了两张世博会的门票,原说是我们母女一起去上海的,可我又受命去新加坡考察学习,而后又去桂林、北海、新疆,那个暑假,我历时40天,行程两万五千里,完成了自然空间和人的心灵的一次长征。我没有时间陪小桃儿,只好又向军求助,当时他正在跟导师做项目,也很忙,但接到我的电话,他说:“老师,你放心,我中秋节那天恰好有时间,我陪妹妹去上海过个终生难忘的节日!”
那个月圆夜,在上海返回南京的火车上,我的学生和我的女儿,一起给我问候和祝福,让我也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中秋节——亲爱的军,彼时,我是怎样的激动!我不知道,上千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小学教师中,有多少人可以借用学生的力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我知道,我的学生军,让我超值享受了教育的幸福——我给他三年的关爱,他送我一生的感恩;我助他个人的成长,他赠我一个家庭的繁荣。
如今,军已在读同济大学博士,他每每不忘鼓励小桃儿念完大学继续读研,也每每给我最真的关怀:“老师,天热,珍重!”“老师,天冷,加衣!”“老师,春天来了,你踏青了么?”“老师,秋天了,天干物燥,记得多喝水!”
我永远对军心存感激,他给的幸福,是最好的幸福,我把这幸福握在手心,伸开手掌,就可以传递——朋友,我给的幸福,您感受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