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就让他承担
——三个孩子的暑假生活剪影
几乎每年暑假我家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聚集地,今年也不例外。这些孩子有点怕我,却又特别喜欢住在我家。他们都说我家是“儿童乐园”,那我自然就成了“园长”。
这不,一放假,外甥石济铭就拎着行李来了。他家距我家近一百公里,虽说不上跋山涉水,但也要算百里迢迢了。同学敏住得离我家不远,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她家的条件很好,但她的儿子刘界廷也在我家住下了,赶都赶不走。于是,97年底出生的属牛的石济铭、98年初出生的属虎的谢博安、99年底出生的属兔的刘界廷三个臭小子开始了形影不离的假期生活。而我这位“园长”立即走马上任。
“园长”也要算一领导,但当起来颇有几分辛苦。虽有姐姐帮助采购,但一天中至少有两餐要我亲力亲为。对于一向不喜欢下厨且厨艺极其糟糕的我来说,这无疑是巨大考验。好在这些孩子不挑食,无论我做的是什么都说好吃,并很给面子地吃得很香。
累则思变。渐渐地,我准备把繁琐的家务活交给这些孩子来承担。于是,就有了我家
家务改革三部曲
第一步:看你是否“偷着乐”
改革从刷锅洗碗开始。吃过饭,我不再忙着收拾,而是郑重地宣布道:“从今天开始,刷锅洗碗的工作正式移交给你们。”“可以!”他们纷纷点头。“A、轮流制,每人一顿或一天负责;B、抓阄制,每顿饭后抓阄决定谁干活。请选择!”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选择题。“B!”回答得是异口同声。全票通过,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
我负责做签和公证,于是,我在剪裁得大小一样的纸条上写下“洗碗刷锅”“偷着乐”、、、、、、写好、折好、摇一摇、往桌子上一撒,他们哄抢,然后好奇地打开。顿时笑声四起,唯我家儿子谢博安咧着嘴,显然他“中奖”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于是,厨房里很快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乐。我虽担心碗会多出几个豁子,但能在饭后悠闲地坐在客厅里,我还是和那几个“偷着乐”的家伙一起偷着乐吧!
从此,饭后在我家餐桌上就会出现抓阄的一幕。
很快,我发现刷锅洗完后的厨房有些惨不忍睹——地上、台子上到处是水渍、碗碟流浪在各处、抹布可怜巴巴地蜷成一团、、、、、、于是,出台补充规定:每次洗碗刷锅后,负责把厨房也收拾一下。通过检查验收方可。至于检查团的团长,自然就是我本人啰!
你听!厨房里“哗啦哗啦”“叮叮当当”一通忙碌后就会有人喊:“XX,来检查吧!”
(照片1“中奖”的谢博安正在洗碗)
第二步:人人都是“拖把哥”
厨房改革初见成效,我信心大增。这次,我把目标锁定在地板。前不久,在电视中关于“扫把姐”的报道。如今,我这位园长准备把几位“小朋友”培养成“拖把哥”。
拖地是项比较受欢迎的活儿,大概他们觉得好玩。他们抢拖把,差点打了起来(有一点点夸张哈)。最后,年龄最小个头却最大的刘界廷抢到了拖把,他喜滋滋地拖起来。我便在一旁观察这位玉树临风的拖把哥的姿势:推过去,拉过来;再推过去,再拉过来。地上的灰尘不过是挪挪位置。看看拖过的地面,东一道西一道拖后留下的水印和一地乱七八糟的脚印。再看,那位拖把哥脸上汗水在肆意地流淌。
于是,我把他们召集到一起,我一边演示拖地一边讲解。把拖地的这点要点讲清楚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要真正掌握这项技术关键在于实习和练习。
石济铭小朋友最先掌握拖地的窍门。每次拖完后,还微微俯下身子、侧着脸检查一下,再把留有印记的地方拖一拖,直到一尘不染。于是,我提拔该同学当地板检查团副团长。
因为知道了拖地的辛苦,几个家伙不再随意地破坏环境了。而且,拖地的水平愈来愈高。有望成为与“扫把姐”相媲美的“拖把哥”哦。
(照片2玉树临风的拖把哥刘界廷正在拖地)
第三步:大家都来洗刷刷
夏天,每天都有一堆的衣服要洗。这个倒也不怕,反正也没有什么名贵的衣服,扔进全自动洗衣机里胡乱洗洗就是了。但袜子是不能一起洗的。这几个爱臭美的家伙还天天穿白袜子。每天卫生间都会出现几双湿漉漉、臭烘烘的白袜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第三项家务改革出台:自洗袜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袜不洗,何以干大事?
没有人揭竿而起,而是乐呵呵地就在卫生间洗起来。你看,我的卫生间哦!泡沫!泡沫!还是泡沫!一人一个盆,每个盆里都是满满的泡沫。好吧!只要能洗干净!
“儿子,怎么还在卫生间呢?”我很纳闷,一双袜子不至于洗了恁长时间吧?“我在刷鞋子呢!”虎子欢快的声音穿过来。我探头看看,这家伙把运动鞋的鞋带解下来,正满手泡沫地刷得起劲呢!
“我也刷鞋!”“我也刷!”群众们拎着自己的鞋都跑进了卫生间。
“洗刷刷”“洗刷刷!”你听,一首劳动之歌正奏响呢!
(照片3谢博安和刘界廷洗袜子比赛)
学习运动两相宜
学习终是主旋律
假期生活的主旋律仍然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古人云三天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我从不认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情,我给孩子们灌输的一种思想是学海无涯乐作舟。于是,我家充满了浓郁的学习的氛围。孩子们学并快乐着。
每天清晨6:20我便起床了,那仨小子通常还在酣睡中。你看他们的睡姿,那叫一个生动。这俩家伙共枕一个枕头,贴得紧紧的。另一个家伙趴着摆出匍匐前进的姿势。呵呵!不是我要欣赏,而是他们睡在客厅的地板上,我没法不欣赏。天热,为享受客厅柜机吹的凉风,他们打地铺睡在客厅,自封为三个厅长。
我一起床,这些家伙很快便起床了,最后起床的负责迅速把被子叠好。然后,他们就坐在阳台上开始读书。或者读英语,或者诵读古诗文。当我在厨房准备早饭的时候,我家阳台上读书声和着窗外的鸟鸣,俨然奏响了清晨圆舞曲。
早饭后,我们的学习也就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谢博安因为对物理特别感兴趣就报了个物理班,双号的日子上午到老师那里学习两个半小时。石济铭和刘界廷没有报辅导班,不过,在谢博安到老师那里听课的时间里,他们也并非无所事事。我家的电视和电脑是联在一起的,在电视中可以搜到视频讲课。于是,他们看会书、写会作业,打开电视在“教育频道”搜“同步辅导”,然后就坐在地板上或是沙发上听起课来。校讯通的众享教育更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听听课、练练题,不亦乐乎。我还常常“鼓动”他们写写博文,也看看别人的文章。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
大家最放松的时候是中午的这段时间,简单交流一下上午的收获或困惑,然后下下棋、看看电视(关于科技、军事或动物的节目)。《今日说法》是我们每天必看的,看过以后大家立即午觉。你不得不佩服我家孩子入睡之容易,很快鼾声四起。
下午的时光有时在书店度过,有时剪贴文章作批注,有时预习新课或是做练习题。最富挑战性的是同题作文PK。写完后每人读自己的文章,然后大家进行点评。往往会听到有人说:“对啊!对啊!这一点我怎么没想到呢?”偶尔也有在一番点评后自觉将作文撕下重写的,更多的时候是进行修改。
刘界廷的妈妈觉得孩子住我家给我添了不少麻烦,做他的工作让他回去住。可一向憎恶作文的界廷对妈妈说:“我就住余阿姨家,我天天都写日记或者作文还不行吗?”此话令他妈妈诧异又感动。于是,三个小伙伴像三只小猪一样幸福地生活着,快乐地学习着。
(照片4三人作文PK)
我运动我快乐
晚饭后的时间是他们最疯狂的时候,抱上篮球直奔球场,不打个臭汗淋漓不罢休。这段时间里,有时我会沿着塑胶跑道走一走,有时我就是他们的观众。三个人打球是不够的,我这个球盲又不能上场,他们便常常临时招兵买马。
记得他们队伍最壮观的一次是六个人,一个胖乎乎的高个男孩(他自称菜鸟),一个矮墩墩的小男孩(他说自己的球打得很垃圾),一个瘦精精的女孩(偶尔练习一下投球),再加上他仨。他们转球眼进行分班。然而,这球赛也惊喜多多。球场上不时听到他们的笑声。此可谓快乐篮球了吧!
在篮球的东边有一些健身器材,那里也就成了比武场。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时是同时开始看谁坚持得久,更多的时候是限时比速度。他们常常在不喜欢锻炼的我的面前曲起胳膊以显示他们的肌肉,我便自愧不如地夸赞道:“肌肉男!肌肉男”呵呵!
运动,不亦乐乎!
(照片5篮球上,光着膀子的是界廷,他说这是原生态的)
农村生活也新鲜
谢博安的辅导班在7月底结束了,我决定把石济铭送回家,顺便也带他们体验一番农村的生活。农村对刘界廷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他义无反顾地跟着我们出发了。
一路上,刘界廷总在打听住的是不是茅草屋、吃些什么等,这让石济铭有些郁闷。敢情把人家这里想成了原始社会了。有句老话说的好:“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好歹人家住在息县的一个镇上,房子是两层的小楼呢!至于吃的早就不是问题了。
到了目的地——石济铭的老家东岳镇,刘界廷居然有点失望,他说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农村也挺好的呀!不知这小子对农村的印象都来自哪里。
赶集归来啊哩哩
因为一场雨,石济铭家门前的一条路变得泥泞不堪。这原本是一条平坦的柏油路,一直到小学门口。东边要建楼修路,拉石子的车一趟趟从这条路上过。当东边的石子堆成了一座山,这条路也就成了一条“狼牙路”。
看看这些泥泞,出去玩有点困难。我提议他们摔“泥炮”(我童年时常玩的游戏),但他们觉得幼稚,不屑一顾。倒是对赶集挺感兴趣。农村的集市是隔一天逢一次的,一般到中午就散了,也就是罢集了。
我们到的第二天上午逢集,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赶集,看看新鲜的蔬菜、水果,转转超市、服装店,又在各小摊前凑凑热闹。等到赶集的人像退潮一样散了,他们才雄赳赳气昂昂地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回来。小谢同学的手里拎着一个大瓠子,那是花一元钱买的。小谢觉得买得挺值得,甚是得意。老远就向我炫耀呢!

照片6赶集归来

照片7谢博安和他的大瓠子
这是神马考考你
夏天的雨下得急,也停得快。等不及太阳出来,我就领着一群孩子到了田野。满眼的绿色扑入眼帘,空气清新而有一丝凉意,很是惬意。
路过一片树林,很奇怪没有听到蝉声,不知是不是天气的原因。我说咱们天黑的时候来挖知了的幼虫用油煎着吃吧。他们个个摆手摇头,于是作罢。事实上,我也不敢吃。
我决定还是普及一下农作物知识。玉米是他们认识的,因为早上还在啃新鲜的玉米棒子。别的庄稼他们认识的就非常有限了。哼哼!我首先指着地上枝枝蔓蔓匍匐着的东东问他们是什么,端详半天他们也没有猜出来。(石济铭当然是认识的,但他在家写作业没参加)告诉他们是红薯后,刘界廷顿时两样放光挽挽袖子就要扒红薯。被告知现在红薯还小得很,顿时有点遗憾。接着,绿豆秧也难住了他们。就连芝麻也是在我的启发下才答对。调皮的小谢对着芝麻喊:“开门!开门!”后来,一片棉花也让他们激动了一番。啧啧地赞叹棉花的花很漂亮,心里痒痒想摘那光溜溜的棉桃在手中把玩。终未得逞,于是,在棉花田的前面合影留念。
手拿狗尾巴草的两位帅哥与棉花的合影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住两天我们要回去了,石济铭对小刘、小谢两位弟弟很是不舍。那晚他们挤在一张床上睡,据说他们的卧谈会开到了凌晨一、两点。
很快,刘界廷也被妈妈接回去了。临别的时候,他对我说:“阿姨,寒假石济铭是不是还要来你家住?到时我还来哈!”看来我这位园长不必担心下岗的问题了。
当园长的日子辛苦并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