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作文

2017-01-17 
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学习真是太被动了!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个字也不愿意多写。”
 

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

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学习真是太被动了!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个字也不愿意多写。”这些家长往往是望子成龙型或是恨铁不成钢型。他们希望孩子能把课余时间的大部分用在学习上,或者希望孩子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能再做一些家长布置的任务。

毋庸置疑,这些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孩子已经不堪负重,家长再用枯燥的、重复的东西来增加他的学习负担,那势必会引起不良后果,比如:写作业磨蹭、逆反、睡眠不足等。而如果孩子属于“吃不饱”型的,学习游刃有余,当然可以“加餐”。对于那些某方面知识掌握薄弱的孩子也可以适当补充基本“营养”。

当动力仅仅来自于外界,那是不持久的。孩子完全依赖家长的监督和鞭策,这样,孩子累,家长也累。要孩子对学习保持热情,必须有是来自孩子的内心的动力。

如何引导孩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呢?家长不妨借助一些名人成长的事例或是形象生动的小故事,增强孩子学习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吃“苦”。比如:给孩子讲沙砾变成珍珠的故事,告诉孩子只有忍受住寂寞、黑暗、潮湿等种种考验,不断磨练自己,才会成为一颗夺目的珍珠。学习的过程就是变成珍珠的过程,只有吃得这份苦,才会让生命绽放异彩。与孩子共同制定学习任务,并鼓励孩子努力完成。

其次,让孩子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当孩子学习上取得成功与进步时,家长要由衷地表示祝贺。尽管成功有多种因素,比如:老师辛勤的付出、内容简单等,但家长要将学习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孩子的努力。当孩子尝到了努力的“甜头”后,学习自然就多了一份主动。

再次,家长引导孩子课余的学习不要拘泥于教辅资料,要因势利导。学习的内容应是丰富的,形式应是多样的,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读书阅览、动手实验、挥毫泼墨等,发展孩子的爱好特长,扩大阅读面,提高动手能力等,这些同样也是学习。

最后,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浓郁的家庭学习氛围。若是家中很安静,家长喜欢捧着书看,而不是沉溺于电视电脑中,孩子对书本自然也对一份亲近。如果家长要求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日记,久而久之写日记就像一日三餐一样平常。当然,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家长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学习是终生的事情,也是随时随地的事情。当家长不再仅盯着几个汉字、几道习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学习无处不在,而引导孩子爱上学习的契机也无处不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