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学生们介绍了一个健身好办法:每天甩臂100次 。一个星期后,老师对学生说:“请坚持甩臂的举手!”“唰”地同学们全部举手。一个月后,老师又让坚持甩臂的举手,还有一半学生敢举起手。半年后,老师再次让坚持甩臂的同学举手,整个教室只有一个学生举手。这个学生就是以后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柏拉图。
每天甩手100次,肯定是个健身好办法,又不是高强度锻炼,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似乎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长期坚持呢?参加的人像牛毛一样多,能持之以恒的却像牛角一样少。柏拉图之所以是柏拉图,其难能可贵之处恐怕就在于此。
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都知道如果每天坚持练半小时字,半年后就可以有一手好字,但练过字的很多,坚持每天练半小时,一直坚持练半年的却不多。王献之坚持过,写尽了18缸水,造就了墨池的传说,所以书法史上要给他留下一席之地。都知道如果每天临睡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可以使孩子受益匪浅,不少家长也曾经坚持过一段,但持之以恒的家长却很少,刘一婷的父母做到了。于是,《哈佛女孩刘一婷》一书热销全国,但是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却教育不出“哈佛女孩”,也造就不出“哈佛男孩”。不是书上的方法不好,不是自己的孩子不适应这个方法,试问家长,有谁几年如一日坚持了,却没有效果?
当前,最时髦的字眼是改革。企业在改革,政府在改革,我们教育也在改革。为了改革,会议一个接一个的开,文件一个接一个的下,参观学习一团接一团地组织,今天学习青岛,明天学习杨思。但学来学去,似乎变化并不大。不是外地经验不好,也不是我们条件不具备。我们知道“白头翁”的故事,也知道“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邯郸学步”也都不陌生,但是,我们却又在续写着这些故事。
中国人喜欢的是追风,非左即右,缺乏的是十年磨一剑的执著。有一句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我们飘洋过海参观学习的时候,对于我们的民族精华,对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我们却视而不见。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实际上,仔细研究,万事万物,到了一定境界,理都是互通的。
我不是反对学习外来的:打开窗,我们可以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开阔视野,可以激发灵感,可以借鉴好的做法。但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合理消化,不要不顾自己的实际,放弃自己行之有效的东西,照搬照学,闹出邯郸学步的笑话。
学习重要的是感悟、体验、吸收、消化。消化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引进、发展、创造,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走出去,要海纳百川;请回来,要十年磨一剑,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长期坚持好的东西,不断感悟改进。
每天举臂100次我们坚持着,然后考虑,举臂和练气融合在一起如何?配上音乐行不行?加上身段步伐的配合好不好?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不断地改进着,一不小心,你创造了健身操、太极拳……
很多时候,我们在问:“如何才能成功?”成功的道路有个规律: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成功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是以我为本,兼收并用,实践改进的不断重复过程。一句话,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