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试题 >

2012年四川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A级)模拟试卷5(5)

2012-09-27 

  五、论述题

  33.(P108-118)

  (1)特殊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也不是动物,而是具有一定自觉意识的、有感情有理智的、作为社会整体一员的活生生的人,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一代青少年。就教师的任务来看也是很复杂的,教师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他的工作是一个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强烈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只能是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现成模式。

  (3)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独特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也表现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4)显效的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而培养人,一是周期长,二是见效慢,甚至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事。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还表现在青少年学生某一具体的、局部的身心特点发展变化上,也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校不可能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完全集中在学校内部。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会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教师劳动之所以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还在于在每一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断。

  (6)劳动量的隐含性

  在教育领域,几乎每位教师都有很大一部分难以计算,从来没有计算的“量外工作”。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这种职业不可避免地存在隐性劳动。

  (7)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教师的劳动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实践活动,它要求教师具有现场表演的技巧。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劳动带有艺术创造的特点。

  (8)劳动的协作性

  在现代的教育中,任何一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都不仅仅是某位教师个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是教师集体共同影响的结果。由于这个特点,要求每个教师除了个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之外,还应自觉树立集体协作的观念,每个教师都要主动同其他同事统一步调、通力合作,共同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并注意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影响,共同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六、材料分析题

  34.(P76-78)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对学生的消极期望,可能使学生自暴自弃,学习表现越来越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及其影响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首先,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人格特征和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的了解,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然后这些期望会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在学习时的分组、提问、表扬批评等中表现出来;其次,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期望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按自己的期望去影响学生,而学生会逐步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影响,教师首先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怀有积极的期望;第二,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损害了学生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