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师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谈到师德建设时也指出,教师要时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以自己的学识、品行和人格,影响和塑造学生,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今年5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张丽莉舍己救学生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她也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师德楷模。而与之对照的是,当下有偿家教、教师收礼、学术不端等一些有损师德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加强师德建设,成为中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里,曾专节论述师德建设。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教育部门也不断出台措施,致力加强和改进师德。
去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召开发布会透露,2011年9月和10月将选择两个省份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其中,进一步加强、改进师德建设,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
此后2011年12月,教育部就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有关负责人介绍,教师专业标准突出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此外,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还发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明确,教师要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意见明确规定,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除了上述举措,各地也不断出台各种规定,力争使中央关于师德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其中,福建、重庆、陕西等地实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让师德表现实实在在地与教师的职务评聘、评奖、评优、任用紧密挂钩。此外,各地还不断创新手段方法,以师德提升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图通过种种“硬性手段”进一步规范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