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用“≈”还是“=”
上周五的数学课堂上持续了十几分钟的辩论,自发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自主练习中的一道题,孩子们的想法各不同。
教学片断:
师:本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生1:估一估
生2:求大约有多少本,要用约等号。
师:可是我们只知道连环画有60本,怎么求?
生:题目要求说了“估一估”,那就估出其他书有几本。
师:对,可是怎么估?从图中发现连环画摆满一层书架是60本。那么科技书和故事书有多少?
生:科技书有40本。
师:为什么?
生:过半了。
师:观察的真认真,科技书比连环画的一半要多一些,可以估成40本。那故事书呢?
生1:50本
生2:45本
师:这两个答案哪个对?
生:都可以吧!
生:45更合适,故事书只比科技书多一点。
师:估一估,并不是准确值,50本和45本都可以,它们只是近似数,只要合理就行。我们先按照故事书有50本计算。
师:现在三种书的本数都知道了,如何求一共约有多少本书?
生:60+40+50≈150(本)(从此刻开始同学们展开了辩论)
生:不对,不能用约等号。
生:必须用约等号,问题里有“约”字,也就是估算。
生:60、40、50,都是整十数加起来就是150,不是大约数。
生:40、50这两个数是估出来的。
师:那到底是等号还是约等号?
此时还是有些孩子觉得用约等号,有的似乎觉得用等号。
生:咱们原来学的求大约是多少,不都是用约等号吗?
师:对,你很会联想我们过去的知识,但是我们原来学习的信息中所给的数都是准确值还是?
生:准确值
师:对,原来我们做的题,都是将两个准确值相加,求它们的大约数,因此用的是约等号。现在呢?50、40?
生:已经估算出的数
师:对,它们本身已经是我们估算出的数,就不能再用约等号了,该用等号。(此时孩子们都明白了,)
师:150本是准确值。
生:不是,是大约值。
生:它接近于书架上书的总数。
师:是的,150本是估算出来了,不能因为前面是等号,就认为它是准确值。
这是这节课中最精彩的部分,我喜欢孩子们的这种状态,喜欢这种辩论知识的劲头,喜欢他们这种爱思考的精神。只要就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是最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