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作文精选 > 小学作文 >

数学沙龙---中小学数学衔接作文

2020-08-25 

2007年12月8日,由校信通和回民中学联合举办了这样一次数学沙龙,讨论中小学的衔接问题。我有幸作为小学代表参加了了这次讨论。在讨论之前,我也有很多的困惑,小学到底应该为中学做哪些铺垫,中学老师最需要小学老师来做些什么呢?目前小学生进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小学占了6年,是学生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小学老师还是很渴望和中学老师进行沟通,希望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因为平时很少有和中学老师沟通的机会,很感谢校信同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让我们来共同关注这些问题。本来预计2个小时的会议,因为气氛和谐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总结这三个小时老师的发言,大概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小学做为学生学习的起点,这六年,老师还是做了很多的工作。中学老师也感谢小学老师对学生的铺垫。

(1)学习方法的指导:小学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解决问题时,也呈现出了很多灵活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方法不行换另一种方法。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多做几道题价值要高的多。

(2)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对数学思想有所渗透。在这里,方程的教学是小学中最大的一个变化。中学老师在做分数应用题时,基本不采用数学方法。当一个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老师基本处于看不懂的状态。如果非得让中学老师用算术方法去解,那么老师的方法就是列出方程,然后转化成X等于什么的一个算式,那个算式就是学生所需要的算术方法的算式(一般来说是这样的)。面临着这中脱节,现在小学已经把方程的思想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在四年级学生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开始有可方程思想。解方程也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在五年级以后的教学中,到遇到解决问题时,老师也提倡孩子用方程来解决。特别是关于分数除法应用题,用方程来解更为简洁。但是方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有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算术方法的思路上。

(3)中小学在知识上的衔接最主要的是运算技能的培养。知识教学不能放松。当然这个运算技能并不是单单指能算的快,还包括学生的数感,好的运算习惯,包括检查。最重要的是动笔去算的习惯。其中有两位老师都提到现在的学生愿意动脑而不愿意动手,当遇到一个问题时,不是动手去算一算,而是在那里看着,想着,最后因为得不到答案而放弃。所以,口算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但是到了中学,口算基本退出舞台,用笔去算的习惯非常重要。

(4)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自信心的培养在哪个阶段都是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对数学要充满信心,对自己学数学的自信要建立起来。在小学阶段因为考试的压力还不是很大,可能老师对学生的自信心还是注意保护的。到了中学,面临考试的压力,课堂时间显得少,老师没有耐心去等学生,到了中学,特别是9年级,快乐学数学离孩子就越来越远了。这个话题很沉重,老师也面临很多的无奈。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似乎中学老师对小学有一些误会。因为有一些刚入中学的孩子家长多次提到:孩子在小学阶段是优秀学生,到了中学倍受打击。中学老师有时会怀疑小学的评价有问题,可能为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而不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水平。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孩子成绩我们是真实呈现给他的,但是我们不排队,并且给予立体的评价。可能孩子在这方弱一些,但在别的方面强一些。对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要求。孩子的自信并不是来自于虚伪的吹捧,他成绩不好,你说他好也没用。自信心的建立来自于无数次小的成功,这些成功积累在一起就是自信。所以我们给孩子创造让他成功的机会,这比虚假的评价更有价值。

(二)今天参加完这个沙龙,我个人还是有很多收获的:

(1)在运算技能上,我认为小学老师还是比较注重的,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有口算卡片等常规训练,但是确实没有注意到,到了中学,口算基本没有了,更多的是笔算和代数式的运算。所以,培养孩子用笔写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打算把每天的口算卡片改为听算练习。一定要让孩子写下来,养成写的习惯。

(2)数学是需要表达的。数学语言不仅是会说,字母是最基本的表达语言,方程,不等式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小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说,还要用数学语言记录下来,并且注意这个表达的规范性。

    (3)小学预习做的较差,到了高年级,还是要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要对预习有一定的要求,让孩子发现课本文字下的内容。从课本中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结论?你怎样用?孩子按照这个模式进行预习,培养一定的自学方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