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课堂 异彩纷呈作文
鲜活的课堂异彩纷呈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高素平听了河南省第六次语文优质课(2006年9月22号——9月24号),我的感
鲜活的课堂 异彩纷呈
濮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高素平
听了河南省第六次语文优质课(2006年9月22号——9月24号),我的感受很多。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如浴春风,感动着,感悟着,领会着,学习着。总之,我的感触很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一、充分朗读,积累语言
听了省第六届小学语文优质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每一堂课中老师都非常重视朗读,如:老师读、学生读、齐读、个别读、你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老师指导后再让学生读,在读的基础上,叫学生思考、议论,然后再回来读书。这使我想起了《中国教育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是《语文老师要“读”占鳌头》。老师要多读书,“读”占鳌头;在语文课上,学生也应该“读”占鳌头,以读为本。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如:《白鹅》、《荔枝》老师都做到了让学生多种方式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内容。语文就是这样,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大量地读,大量地背,还要写,还要用,读写结合,就能够学好语文。其实学习语文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所以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书读好了,学生就能规范语言,积累语言,最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要读字当头,一切都在其中。
二、教师语言,充满魅力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就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精炼,准确,生动,能引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走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赵瑞红老师声情并茂的引读,让孩子们很快地投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于是,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鹅的可爱,鹅的可恶,鹅的霸道,鹅的忠诚。宋建锋老师的过渡语充满激情,震撼人心,把航天英雄的敬业精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还有闫敏老师把父亲严厉的爱,母亲慈祥的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使孩子们深受启发,知道了成长的路上需要有精彩的喝彩,还要有善意的批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三、自读感悟、 多元评价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在这方面,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张新玲老师做的更好.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张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张老师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张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板书,说说课文中的那些地方使你感动?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张老师采用了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佩服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四、处理教材、方法独到
教师们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张瑞红老师,导课后直奔重点,让孩子们说:“你认为文中写的白鹅是一只什么样的鹅?”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顺藤摸瓜掂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老师独到的点拨,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宋建锋老师在学完课文后及时拓展,播放了自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有22位航天英雄献身航天事业的录象,气氛悲壮肃穆,震撼人的心灵,我作为听课老师,也不禁置身其中,激动万分,不仅为老师的设计拍手叫好。毋称心老师导课时,就用了《荔枝》的作者写 给母亲的话,讲课的过程中又及时地插入了作者和母亲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对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课文,感受文中儿子和母亲之间的爱,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