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可在学生的眼里数学离我们是那么遥远,甚至为什么要学数学可能很多学生还不清楚。每天都要做数学题,为什么要做,学生可能会说“那是老师布置的”。老师们有没有尝试着从改变布置作业的形式,来改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呢?
这是我为学生布置得一次数学作业:
考考你的应用能力:
集市上有一位老人在卖葱,售价是每500克1元,一位青年买主这样对老人说:“将你的葱叶与葱白分开来称,以葱叶每500克3角,葱白每500克7角来计算,你卖不卖 ?”老人稍一思索:3角+7角也是1元,不吃亏。请问老人吃亏吗? 他又该怎么办呢?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谈一谈你的想法?(要求:请你一老人的口吻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语言流畅,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要联系数学知识,切忌空谈)
看看学生是如何完成的,同学们又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韩松:我认为这一老人吃亏。我(老人)非常吃亏,有两点:一,如果你买了葱白,那么葱叶就没人吃了,我就亏了3角。二,如果你买了葱白和葱叶,那样葱白500克,葱叶也是500克,合起来就1000克了,但如果500克葱叶3角,葱白500克7角,1000克才1元,我不就亏了1元吗?
在学习数学时也一样,例如做一道应用题不仔细读题、审题,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一定会吃大亏。所以在学习数学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注意每一个细节,才可以把数学学好!
学生评语:你的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好,说明了吃亏也分析了为什么吃亏,这一点做得很好,而且,你还联系实际生活借此例子提醒大家学数学要认真,仔细。你在这方面写的很好,说明你已读懂了此题,继续努力!
学生袁超时:当然是“我”吃亏。我卖的是500克1元,你这样就买了500克的葱白,500克的葱叶共付了1元,可你好这样总共买了500克+500克=1000克,这样等于你1元买了1000克。
看了这个片段,我觉得这位聪明的青年很可恶,他利用这位老人不会算账,以此来哄骗老人。不过,我真想劝一劝那位老人好好学习数学,因为数学是生活的伴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学生评语: 你写的很好,充分利用了数学知识,还把自己当成老人来说。还反映了这个青年的不良行为,最后说明了数学离不开生活。
这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这样的思考能力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以指导。这样的作业比学生会算几道数学题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