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天气 小雨
随着期中考试的结束,妈妈说:“考试结束了,什么都不要想,放松心情,开心地玩吧!”看着细雨绵绵的天气,空气真是清新可人儿,我的心情大好。
妈妈开车接我回家后,放下书包,对我说:“我们去雨中散步吧。”我既开心又兴奋,一个箭步跑去换上运动鞋,穿上小雨衣,拉着妈妈的手下楼去。走了一会,我发现地上有一条长长的好似毛线一样粗细的东西,还会动。往前又走了几步,发现了第二和第三条。妈妈说,“这是蚯蚓!下雨了,这些小东西们也出来散步了。”
我和妈妈一起停下了脚步,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我发现蚯蚓的身上有纹路,一圈一圈的,前进起来还一伸一缩的。看了半天,我又发现它没有眼睛、耳朵,没有腿和脚。我很想知道,它是怎么从洞爬出来的?
于是,我主动帮妈妈打着伞,请求妈妈先给它们照相,然后用手机帮我百度“蚯蚓是怎么行走的?”网络很给力,很快找到了。“蚯蚓是环节动物,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横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配合而完成行走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横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横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当然,如果你想逗逗它,我们把它放到玻璃上,刚毛在光滑的地方支撑不住时,运动就很不方便了(嘿嘿,是不是很好玩。我的胆子小,没敢拿着去尝试一下,有机会同学们可以试下)。原来它是这样出洞啊,身体的功能帮助它完成的,我想也只有蚯蚓可以这么潇洒的出行了。
我又想到一点,“为什么蚯蚓在下雨天才出来,平时天气晴时,我都见不到蚯蚓呢?”妈妈又帮我百度一下,告诉我说:“蚯蚓的皮肤具有呼吸功能,土壤里有许多空隙,平时有水分吸附在土里周围,空隙里充满了空气。下雨时,土壤里的空隙注满了水,将空气排挤出去造成土壤里的氧气减少,蚯蚓呼吸困难,就纷纷出洞啦。蚯蚓爬出地面之后,它的皮肤就会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被风一吹,皮肤变干,呼吸功能衰竭而死。如果是夏天,雨过天晴,太阳比较猛烈,有的蚯蚓因为来不及爬回洞穴而干死。”原来是这样,这下我明白了,天晴的时候,很少见到蚯蚓。
妈妈告诉我,“蚯蚓给大自然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松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这也就是天将要下雨的征兆。”我听后说:“那它很厉害,它是天气播报员啊!”妈妈夸我比喻的好,我还想知道的更多点,接着妈妈摸摸我的头说,“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如果没有它,土地都会变的坚硬,毫无生命力。”有它在的地方,植物都生长的很健康。蚯蚓真是很棒,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就像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一样。
之前我的课本上学过小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我告诉你们,蚯蚓也会再生,如果一条蚯蚓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新的节将生长在身体的前后两端,真是好神奇。
(发现这条蚯蚓时,好像被什么碾压过,身上有破裂和鼓起的地方,希望它可以通过再生功能,保护自己!)
我和妈妈在雨中与蚯蚓玩的好开心,我学到了新的知识。妈妈说,“你收获了精神食粮,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同学们,多观察、多发现,你们也会收获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