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之上,给力期末,快乐成长(博谈客论)
餐桌文化永远是我们嘴边的话题,一提到餐桌,我们就会想起“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字眼儿。但今天我想说的和节约没有关系,而是在餐桌上做文章,助力孩子的成长和期末考试。可以这样说,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幸福,有家庭餐饮人员的一半功劳。
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饥肠辘辘、前心贴后背、空城计、有气无力都不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但餐桌文化也不是只在期末的时候讲究,而是要贯穿我们整个的生活过程。所以功还是要用在平时。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能一成不变的吃同样的东西对付。而是要经常的换着花样改变自己的膳食,才能让家里的食客们不到饭点就想往家走。俗话说管住他的胃就管住了他的心。这一点我婆婆做到了。
来看一下我家大厨婆婆的饮食经吧。
早上,鸡蛋是必须之品,不论是煮鸡蛋,冲鸡蛋水,煎鸡蛋,总有一款适合你。再配上一个蛋糕或面包,这是孩子的最爱。婆婆还会在煤火的铁盖儿上烧几个自家蒸的包子或油饼,皮黄黄的,焦焦的,掰开里面的馅冒着热气儿和香味儿;往油饼里夹一个煎鸡蛋或菜,来一个也够爽。有时会将前天晚上的馍切成细丝儿,放油锅炒透后洒几个鸡蛋在上面,软软香香的忒够味儿。
中午,或像小猪一样鼓鼓的饺子,或香气扑鼻的香肠米饭,或色鲜味俱全的肉丝炸酱面,或包子酸汤,或油条菜角,或烩面,或猪肉炖粉条……
这些饭菜可不是说来就来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己经在做准备了。比如米饭用的香菇,婆婆经常在超市打折时买回来,洗干净晒干备用,海带是已经洗好蒸熟切丝的成品,用时抓来热水一烫齐活。有时候全家人吃过晚饭,婆婆会利用这点时间把萝卜、平菇炤熟,拧干后放冰箱备用,哪天想吃饺子了,拿出萝卜来“当当当”连同肉葱一块剁吧了就成了现成的饺子馅;哪天想吃米饭了,拿出平菇和加工现成的香肠;哪天想吃菜角了,那可得早点去超市买韭菜……
光这些还不行,孩子毕竟是孩子,还得给她们准备好她们需要的和热爱的。一放学进家,孩子们就能喝上温开水或奶,光喝水不行呀,还得补充维生素哩!得,餐桌上有一盘麻得整齐的橙子瓣。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哄而净,留下的只是盘中的图案在瞪眼。
再说晚餐,那更是招数多多。今天包子,明天油酥饼,后天烙馍……今天皮冻,明天炒凉粉,后天生伴菜心……今天红枣山药小米汤,明天八宝粥,后天红薯南瓜玉米粥……
点心是少不了的。为了消食,婆婆会将牵牛花籽和鸡内金焙干碾成粉末,和花生芝麻末混在一起,擀成薄薄的干饼烙熟放在一边,掰一块放嘴里一嚼嘎嘣脆,即过嘴瘾又消食。大枣和蜂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婆婆会把大枣弄成泥,放入白糖,用蜂蜜、鸡蛋和油活面,给我们炸出很多非常可爱的小甜食点心,进家吃一个,满嘴酥末透着香。
这样的饭菜,这样的饮食,老公总是调侃着女儿:你不好好学习都对不起这些饭。然后一家人哈哈哈了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朋友们,行动起来吧!闲暇之时犒劳一下我们的嘴和胃。希望我们都吃出健康,吃出快乐,更吃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