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九年前的这片土地
几天来,我随濮阳市关工委和市直青少年代表两次来到内黄县“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公墓祭奠先烈。“四一二”大扫荡我早已耳闻,也曾在濮阳党史上阅读过相关材料,但从没有像这样近距离了解这段让人窒息的历史。
石碑临路,上有亭,亭外松柏围绕。在一片漫荒地中,肃穆而又孤单。祭奠中,天阴风大,黄沙卷起,漫天飞舞,天为之变色,风也在为烈士们呜咽。
走上碑亭,抚摸墓碑,默念碑文,看着斑驳的字迹,仿佛八十九年前这片土地上的不屈抗争外侮的人们的身影又活动起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神州大地,中华民族遭受非人的欺辱蹂躏,一座座美丽的城市和村庄,变成了人间地狱,日寇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屠刀所指,尸骨成山。八年抗战,我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这是全民族应该永世不忘的国难。
不知不觉,历史的年轮从“四一二”大屠杀又转过八十九个年头,时间仿佛早已冲淡了这段被鲜血涂满的历史。现在很多人一提到爱国主义教育就不以为然,一提到历史就认为“唠叨”、过时,又有多少人能想到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倒在侵略者屠刀下民族英雄的牺牲换来的呢?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们,甚至会为自己的宠物的死而哀悼伤心,却淡忘了数以千万计被日寇屠杀的同胞,这不能不叫人遗憾。
幸运的是,今天我们还能找到当年亲历抗战岁月的老人来为青少年讲述那段历史;可以看到青少年祭奠烈士后那满怀激情、蓬勃昂扬的精神;能够看到关工委、团委、教育部门为我们下一代健康成长付出的努力……
我们不应忘记历史。不忘记不代表不原谅,不代表否定和平,更不是为了报复。只因为,只有记住过去的历史,未来才有希望。知晓了过去,我们就不会在今天的生活中迷失;把握了今天,就不会对未来迷茫。看待历史,既要看到辉煌的过去,也要看到失败乃至屈辱的经历,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才能鞭策我们振奋精神,鼓足勇气前进。
勿忘历史、勿忘国耻、勿忘那些为苦难而抗争牺牲的先烈们,才能如碑文中所说的一样,“我中华民族之优秀儿女,……与行将实现永远独立自由幸福之新中国,同一辉煌万载!”。
< language=JavaScript charset=gb2312 src="http://s122.cnzz.com/stat.php?id=1479260&web_id=1479260">>附碑文如下:日寇骚扰以来,遭我抗日军政民百数次之痛击,与深受我边区抗日根据地工作日益发展之威胁,乃于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十二日,集结兵力万余,向我冀鲁豫边区沙林地带,进行绝望扫荡。内黄、屯丘、高陵三县交界地区,被焚百四十二村,毁房五万余间,殉难民众四千余人,炸毁水井百数十眼,砍伐树木数十万株,民间财物被掠一空。其杀人之残,实开人类史上之未有,如在千口,以机枪集体扫射,死近千人;在杨固,填满水井五眼,死千余人;薛村沙窝,搜杀避难民众,亦约千人。至婴儿活被撕裂,妇女奸后剖腹,以及逼驱男女于一室,辱打之后,放火焚毙者,比比皆是。劫后尸体纵横,血腥遍野,断井颓垣,瓦砾焦土,完物为之无存,极目一片荒凉!继之因外受瘴气,内感忧惧,致疾而死者,桑村一村,即六十二人。然日寇逞残暴,其目的企图摧毁我抗日力量与消灭我生存条件,但在我军政民坚决对敌展开反扫荡下,经九日夜之苦战,暴敌始行退去。由此边区各界,恨敌益深,倍加淬砺奋发,并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领导下,努力恢复工作,滋长抗日力量。一年来,创痕虽未平复,而事实昭示,抗日根据地,仍然屹立!今值周年,军政民各界,特联合为死者建立公墓,权为游魂依栖之乡;树立碑碣,用资永留纪念;并策励我中华民族之优秀儿女,踵继死者殷红血迹,誓死坚持边区斗争,驱逐日寇出我国境,必报奇仇,必清血债,务使死者血光,与行将实现永远独立自由幸福之新中国,同一辉煌万载!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