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机构;它人口很少、面积很小却拥有亚洲第二大的国际机场;它是个移民城市国家相对说来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却搞起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等等。这一切都源于新加坡的创新,创新是新加坡发展的启动器和推动器。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科技攻关,力争取得大的突破。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克服传统体制的缺失和薄弱环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动员能力;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克服传统文化中阻碍自主创新的消极因素,在全社会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
3、优秀人才是提升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经济发展和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新加坡建国之初,政府意识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提供免费的国民义务教育;实施人才精英战略,设立政府、武装部队、企业奖学金,选拔优秀的学生送往世界名牌大学学习深造,归国后进入最需要、最关键的岗位工作;政府设立技能发展基金,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目前,新加坡的政府组成人员和高级公务员基本上是英美名牌大学的博士毕业,支撑着新加坡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为了保证科研机构和各个大学的科技竞争力,广泛地开展全球人才招聘和竞争,提供优异的生活和科研教学条件,以提升新加坡的科技和人才竞争优势。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新加坡政府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按聪明才智予以分流的做法很是值得我们思考。针对当前学校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标准化的传统教育,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敢于提出“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要在适当的阶段对学生进行分流,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学生各司其职,朝着他们兴趣爱好发展,从而加快人才的挖掘、培养,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二是要重视“人力资源”、做好人才管理。要完善公务员制度,为有效开发政府人才资源提供有力保障。要深入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制度等;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运用政府管理的总体责任目标及各个岗位的具体责任目标,培养政府成员的责任感,激发其实现行政目标的奉献精神并以实际行动来实现责任目标;最后要重视人才的培训。应当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按行政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政府成员实施教育与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工作中的岗位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政府人才,同时更要做到学用一致,适才适用,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致力打造快速的信息转换和互动平台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多元文化、中西文明在此汇聚、激荡、交融,和谐相生。他们对国民实行英语、华语“双语”教育,使之在沟通中西文化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大陆、台湾、香港的最新信息,它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和转换。新加坡实行永久公民权等灵活政策,不拘一格招揽和延聘各国人才。大学教授大多是从国际上招聘过来,学生也相当比重来自世界各国,通过人才的交流带来各种观念和信息的更迭和互动。新加坡电子商务的频宽已经超过了二十兆位,形成了一个与世界各地连接紧密的信息网络。新加坡有六千多家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大型企业集中在同一地方,彼此的距离不超过四五十分钟的车程。这些企业相互交易、往来激荡,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能量,使新加坡成为区域信息化的全球枢纽和全球信息化的地区枢纽。信息推动改变,不仅改变现在,也改变传统;不仅改变经济,也改变观念。一是要全方位地拓展与世界的联系,全面了解外情,要千方百计扩展延伸我们的信息渠道,打破山区信息闭塞、滞后现象。二是要更广泛地拓展与市民的联系,深入把握下情。比如现在,市民在本市网站上会经常对本市发展发表些意见和建议,有些建议和意见富有启发。市里的电视、报纸可定期根据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尤其是涉及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社会民众一起探讨,启发大家进一步深入思考,掌握和了解市情,为三明发展献计献策。
5、兼容并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发展
在新加坡期间,接触了不少学生、公务员、服务员、企业家等社会各个层面的人,感到新加坡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普遍较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单纯和谐,浸透着一种儒家文化。精神出自细节,细节中见精神,新加坡到处体现了精细,没有看到什么瑕疵。纵使你是一个刚进入新加坡的陌生人,到处都有微笑的服务和热情的眼神,让你有宾至如归之感。新加坡人都很谦虚,但在谦虚之外,还有一份自信、从容和定见。在这个国度里,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也是和谐,真正实现了一流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他们一方面坚持不懈地对国民进行教化,另一方面实行严刑峻罚。通过一系列外在的强制性的制度规范,如鞭刑、罚款、拘役等处罚,使之慢慢成为国民内心的守则,国民在遵循文明守则中得到它的好处后,又反过来更加自觉地维护和珍爱这些守则。城市之间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最核心的是背后文化的竞争。改变经济,首先必须改变文化。因为只有文化才有利于凝聚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培育全民共同的价值观。儒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新加坡人利用儒家文化培育出一个谦虚、容忍、互敬互重的多元和谐社会,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传统文化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承担怎样的角色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一是要不断解放思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因为社会在进步在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容易被社会公众所认可。二是要相互尊重,倡导多元文化的和谐。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也要我们弘扬“异”文化,因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它有平等相处的一面,也有求同存异的一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把我们与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结起来,显示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连续力和生命力。
6、关注民生,兼顾效率和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贫富不均是市场经济本身的结果,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目标。新加坡是市场经济国家,它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强调公平目标的实现,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调整市场和社会不公。比如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的房屋租金和水电费补助制度、高收入家庭的税收调节等制度都体现了关注民生、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从而促进了新加坡社会的和谐。一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为民众排忧。新加坡政府通过国会议员与党的社区领导携手扎根基层,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多种方式联系选民,听取民意,为民众排忧,有的议员一年接待选民5万多人次。我们各级政府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同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一整套政策、措施和制度,也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准则,但必须承认,与新加坡的经验相对照,我们的服务工作的确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我们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切实把搞好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来落实,对存在问题进行分类排队,有重点、有步骤地予以解决。二是要有步骤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应当适应不同保障对象的具体需求,从住房供应结构和供应方式方面建立适应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分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三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城乡差异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靠一种制度、一个模式解决不了所有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如何建立一个覆盖全民,适应各类人群的缴费水平和医疗需求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医疗保险公平性的关键。
(本文为将乐县人民法院院长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的体会)
编辑推荐推荐您关注: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