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拥有40多万农民的农业大县,在全县的改革发展大局中,最需要加强的是农业基础,最需要扶持的是农村发展,最需要加快的是农民增收。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促进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低层次农业向高层次农业的转变,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推进生产基地化。围绕蔬菜、蚕桑、畜牧、林特、烟叶五大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地选择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主导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业特色产业区、产业带。蔬菜产业突出抓好十漫公路蔬菜产业带建设,坚持示范引导、典型带动,重点扶持专业村和专业大户,建立健全“产加销”市场运作机制,切实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全年培植蔬菜专业村20个、种植大户50户,播种总面积达到21万亩。蚕桑产业以万亩基地乡镇为主,集中优势区域,认真实施“东桑西移”项目,稳步扩张桑园基地规模, 全年新建高标准桑园1万亩。主攻大村大户,建设大村55个,新发展养蚕大户200户,配套改造小蚕共育室80个、养蚕专用房500个。推进蚕桑产业产加销一体化进程,探索工厂化养蚕新路子。完善县-乡-村蚕桑技术推广机制,加强兴桑养蚕技术服务,强化桑园管理,培育小蚕共育户和产业协会,支持建设蚕茧收购烘干站1个,推广使用方格蔟85万片,小蚕共育和方格蔟普及率达到100%,力争全年养蚕5000张,实现蚕茧收入400万元。畜牧产业大力推广山羊“1235”、生猪“150”、黄牛“165”养殖模式,突出抓好小区建设、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推行“良舍、良种、良料、良法”四位一体综合配套,着力规模养殖和加工增值,力争全年山羊、生猪、黄牛养殖大户分别达到200户、80户和80户,饲养量分别达到38.2万只、48万头和6.2万头。林特产业利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低产林改造等机遇,积极服务凯迪公司林地流转,力争新建核桃基地1万亩、香椿基地4万亩、油茶油桐基地10万亩,巩固改造核桃、板栗、柿子、杜仲基地2.8万亩。烟叶产业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全年完成烤烟2.55万亩、香料烟0.5万亩、晒烟0.18万亩。黄姜生产把握市场导向,力争当年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稳定粮油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油料面积达到15万亩。二是要推进产品品牌化。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技术保障、质量监测和品牌认证等服务体系,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以连片规模特色产业生产基地为突破口,推行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逐步推行区域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当作郧西农业的“生命线”来看待,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湖北关”、“五龙河”等农业特色产品品牌内涵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新增“四品”农产品各1个。三是要推进经营产业化。依托现有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让农民通过更多的经营环节增加收入。扶持鸿大粮油公司、自强食品厂、益群家常菜加工厂、冬竹泡菜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积极引进蚕桑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积极培育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加强与大中城市、大市场、大企业的联系,稳步推进订单合作、专业配送、直供直销,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五、扎实推进工业“双亿”“双千万”工程,不断壮大工业经济
要树立工业经济是加快发展的潜力、突破发展的希望、持续发展的支撑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围绕水电、建材、矿产、医化、汽配、食品六大支柱工业,激发企业活力,壮大工业总量,提高运行质量,增强整体实力。力争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7.8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提供税收突破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一是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测和调度,县直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跟踪掌握宏观经济动态,关注企业运行情况,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化解建设用地、外部环境、能源供应、产品销售等难题,确保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部门要落实和利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在具体工作上,要完善政府、银行、企业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银企共赢。扩大担保中心和城市投资公司资本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发展。各金融单位要瞄准企业搞服务,力争在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入贷款上实现新突破。三是扶持壮大骨干企业。要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水电、建材、矿化、医化、汽配、食品等骨干工业企业的支持和服务,鼓励企业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实现总量扩张,形成产业龙头。要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搞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寻找挂优靠强、资产重组、合资合作的机会,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四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联系,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重点抓好与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取得实质性效果。五是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动全县工业大发展的重要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功能配套,健全园区管理、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园区的聚集效应和配置资源的优势,吸引工业企业加快向园区集中。
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加大投入、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最快捷、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招商活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能人的带动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努力引大商、招强商,全年完成招商引资6.5亿元。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实行特色招商,突出打好“三张牌”:一是打“环境牌”。客商到哪儿投资是比较的结果,哪里环境好、成本低,资金就流向哪里。今年,要以“在郧西创业有成就感、在郧西生活有幸福感、在郧西居住有安全感、走出郧西有自豪感”为目标,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关系郧西发展的“生命线”来抓。要把优化环境作为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来抓,排除干扰,促进发展。继续强化县级领导包“双亿”、“双千万”重点企业机制,在过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以强化服务观念、提高办事效率为核心,改善行政环境;以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为目标,优化市场环境;以“明礼诚信、互惠共嬴”为主题,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叫响“硬环境不一定最好、但软环境一定最好”的口号。二是打“产业牌”。要突出水电开发、农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和旅游等重点领域,瞄准珠三角、长三角、西北地区等重点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将产业的优势、项目的前景展示给投资者,吸引业界的注意力。三是打“人脉牌”。郧西在外人员多、人脉关系广,这是一笔宝贵财富。要充分发挥县政府驻武汉、西安办事机构作用,积极组织洽谈会、恳谈会、老乡会等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加强联络,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扩大乡情友情,取得他们对郧西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在项目建设、政策信息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