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规划的东陇海产业带上重点开发区。2003年开发区正式启动建设,2005年跻身全省重点培育的15个工业园区之列,2006年升格为省级开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10对南北共建开发区之一,蝉联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奖。今年以来,新沂经济开发区针对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始终坚持“构筑新城区、建设新园区”和“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目标不动摇,抢搭“转型升级”新快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开发区建设全过程,科学修编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加速产业集聚,完善效能机制,注重和谐建设,强势打造和谐工业新城,在“好中求快”中,逐步使开发区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新沂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能源、纺织服装五大产业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68.24亿元,同比增长64.96%;财政收入2.7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占全市的25.37%。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科学修编规划,夯实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规划是龙头。新沂经济开发区抢抓江苏沿海开发、苏北全面纳入长三角、国家十大产业振兴、江苏出台十二大产业发展以及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等重大战略机遇,由开发区主要领导挂帅,规划建设部门牵头,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按照“精细、节约、集约”的要求,在高质量完成19平方公里中心区控制性规划的基础上,科学修编西区控制性规划和中心商务区城市规划,并科学编制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开发区整个规划体系与新沂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相互协调,切实做到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布局、一次性到位,从而形成产业发展定位准确、产业发展思路清晰的新型工业先导区,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新城区。
加大开发力度,彰显更好更快发展的优势。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形成规模”的原则,采取经营开发区的策略,抓好土地资产的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使土地收益成为开发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同时,大力推行BT、BOT等模式,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市政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保证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今年上半年,新沂经济开发区通过开发公司高效能运作,投入资金3.25亿元,完成8公里园区路网、管网和桥涵等工程建设,基本完成323省道景观绿化工程以及行政服务中心、农民新村等结转工程,启动建设江苏省化工产品检测中心。目前,建成区全部实现了水、电、路、汽、通讯等“七通一平”,成为新沂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最主要载体之一。
加速产业集聚,提升更好更快发展的水平。坚持扶持大企业、培育大龙头、招引大项目三策并举,在危机中逆势突围,加快建立特色产业基地。一是扶持大企业。开发区领导班子分头包挂重点企业,深入企业走访帮扶、现场办公,一企一策解决实际问题。各职能部门合力攻坚,千方百计破解各种要素制约,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开发区先后帮助31家企业办理了争取金融扶持的申请手续,涉及资金1.4亿元,其中,首批1750万元贷款已获批准。争取省电费综合补贴政策,首期金额达1600多万元,惠及区内44家企业。举办六场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引进4000名高素质员工。目前,全区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平稳。今年1-6月,全区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4.49亿元,同比增长62.97 %。二是培育大龙头。按照市委、市政府“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培育一批纳税销售超5亿、10亿、20亿、50亿、100亿梯次企业的发展格局”的企业发展目标,对园区现有企业进行梳理排队,分类别、分层次加以培植。恒盛化肥实施“百年恒盛”发展战略,建立了以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技改投入10亿元,完成科技开发项目6项,重点推出尿素、合成氨等拳头产品。公司总资产现已超过30亿元,成为江苏最大的化肥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恒盛化肥正朝着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