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优化组织设置, 创新活动方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是当前实践科学发展,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准确把握基层党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基层党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我们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 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对党组织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精辟概括。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和浮躁作风,既要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又要大胆用之于实践。要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中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继续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营造“ 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党性素养, 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办事、加快发展、服务群众、科学领导的能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积极转换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上来,有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偏差,要及时纠正过来,并且要用全面、准确的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领导核心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序的统筹好各方利益, 照顾到各方诉求, 通过基层党建工作, 带动群众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
处理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党组织建设和其他组织建设的关系, 坚持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农村基层组织, 在村一级有党支部、村委会、妇女、治保、调解等。这些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这些组织的建设, 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在农村基层的各种组织中, 党组织起着领导核心作用。因此, 抓基层组织建设, 重点要建设好党支部,俗话说“ 村看村, 户看户, 群众看支部”。党支部建设好了, 其他组织就好办了。在农村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凡是党支部好的村, 那里的其他组织也都比较健全, 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也都搞得比较好。反之, 党支部软弱涣散的村社, 那里的其他组织大多数也是有名无实, 各项工作也都落后。由此可见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最根本的是要培养锻炼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 就能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 增强党的战斗力,就能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 党员就能带领广大群众, 搞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处理好党支部建设中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的关系, 坚持抓好班子建设。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队伍是基础, 班子是关键, 支部书记是关键的关键。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 就能带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培养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就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情况看, 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但也有一部分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较弱的情况, 当然也有少数贪污腐败的不法之徒。我们应该保留好的, 提高一般的, 调整不趁职的,严肃处理坏的。支部书记的选拔, 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选拔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办事公道, 作风正派, 懂得经济工作, 能为全村大多数群众谋利益, 年富力强的人担任。特别要重视选配好贫困地区的党支部书记, 当地无苗子一时选不出来的, 建议可以从上级机关选派得力的干部下去代职, 也可以从其他村交换好的干部去担任。总之, 支部书记的选配, 要坚持高标准, 真正做到选一个好支书, 带一支好队伍, 富一方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