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热点调查报告:村官眼中的农村改革发展(4)
这是3COME文档频道为您治理的一篇6月热点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村官眼中的农村改革发展。
4、迫切希望能在劳动就业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改革,是村干部十分关注、抱有很高热情、迫切希望加大力度、加快推进速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应在哪些方面实行突破?村干部的回答是:劳动就业制度(81.2%),公共服务制度(81.1%),户籍制度(69.9%),农地制度(66.5%)。村干部把劳动就业制度排首位,这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认为,排除城乡劳动就业问题上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竞争就业,城乡一体化中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三、现代农业建设面临多重制约,大多数村干部认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效尚属一般,目前留在农村的农民承担不了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和责任,发展现代农业亟须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土地分散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制约
71.6%的村干部认为,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对现代农业建设状况,认为成效显著的占20.2%;成效一般的占60.1%。在主要制约因素的调查中,选择农村土地分散,不利于土地规模经营比例最高,达85.9%。此外,缺乏资金投入占74.3%;缺少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占58.9%;农民文化素质低52.3%。调查表明,由于受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现代农业的建设成效并不理想。对土地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我们认为村干部认识有误区。应当看到,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但是市场取向的小规模经营同样可以承载现代农业。实际工作中要严防借当前发展现代农业搞规模化,违反中央政策,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
2、农民的素质能力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理应是主体。但是在调查中,选择农民是主体的仅占28.1%(见图3)。

图3:村干部对建设现代农业主体的选择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既可能源于村干部对政府、集体的过度依赖心理,也可能来自村干部对目前农村人力资源水平总体还偏低的判断。调查显示,67.8%的村干部认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能力总体偏低,76.9%的村干部认为目前留在农村的农民不能承担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和责任。如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调查显示,81.0%的村干部把“加强培训”排在首位。与此相联,对目前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的评价,67.8%的村干部认为“领导比较重视,但措施不够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各地政府把农民培训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做好规划,细化措施,加大投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有完善和强有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81.4%村干部认为广大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非常强烈或比较强烈。对最受农民欢迎的社会化服务,排前4位的是:实用农业技术推广(84.2%);提供良种(77%);农产品营销(58.8%);动植物疫病防治(49.2%)。最需要着力推广普及的农业技术,排前4位的是:农作物丰产栽培技术(81.8%);病虫害防治技术(77.5%);养殖技术(55.9%);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4.3%)。我们认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民的需要,着力抓好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各种社会化服务,创新服务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