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高中教师实习报告(3)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教师实习报告,3COME为您整理。
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因为我的第二次课在23号下午第七节高二(8)班,姚老师认为只有重复讲课才能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他希望我忘记自己是一个实习生,而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认真的、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当然我不敢松弛,因为我知道这是指导老师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期望。在一些问题上我重新设计了提问方式,比如,在问问题前我先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并肯定班级的课堂纪律,同时表扬几个生物练习做得认真的学生,然后给予我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期望,最后再提出问题。虽然这要花一些时间,但是我发现这样的方式很鼓励他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大部分的问题不等我点名,他们会集体回答,有些比较难的问题,有1~3个学生会举手,这初步达到我的教学目的。我深刻的感觉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表扬,需要肯定,需要鼓励。
2008年9月23号19:00~21:20
2008年9月23号19:00,我在第一次上高二(8)班复习课,8班的课堂纪律比较活泼,因为下午的时候在他们班上过一次新课,他们很好奇我,19:00~19:40第一节生物晚自习,我讲解《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报纸时,他们显得异常的认真。但是,19:50~20:30第二节生物晚自习时,加上复习课讲练习内容的固定性,有一定的枯燥性,有些学生似乎走神了,我只好采用先提问后讲解的方法,没想到他们因为怕被提问,注意力集中不少。为了减缓他们的听觉疲劳,我还插入一些我的大学生活趣事,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七嘴八舌的问我一下大学生活的事情。经过这次的复习课,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很向往大学生活,当然,此时我们应该适当的美好的描叙大学生活,不可以打破他们的美好向往。同时,不可描述忘了神,因为这样可能照成课堂纪律哄乱、吵闹,因此,我往往都会这样的调解,“大家先认认真真地听讲,这样我们的效率会快点,然后我把多余的时间和大家聊聊我的大学生活,好不好?”,我发现,只要我这么说,他们都会集体的大声的说“好”,然后非常的积极回答问题,使我教学进度增快不少。实习完,临走时,有个学生给我的留言是,“再也没有老师像你这样和我们讲习题了,我们的无聊生活又开始了,我们渴望多学点知识,但是我们也渴望交流。” 这句话,很让我震惊和反思,我把它记录下来。我对中学生心理的理解有限,只知道他们希望被信任和理解,却殊不清楚他们真正的需要。我希望保持这颗年轻的心,激情地教学。
2008年10月13号~15号,重复教学
这段时间我的教学内容是第六章遗传与变异中的新课内容——性别决定。我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也是我第一次讲多媒体课,而且姚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我把他带的五个班级全部讲一轮,这也就意味着我要把“性别决定”这个内容讲五遍,这也是我第一回重复课讲这么多的一次机会。备课,写教案,做ppt,试讲,改教案和ppt,然后在多媒体教室面对面的和姚老师试讲一遍,再进行细节修改,再试讲,最后10月13号上午11:15,多媒体教室,高二(11)班第一次多媒体教学。
第一次多媒体教学新课,学生一坐下课堂纪律比较差,我先花了几分钟时间控制下课堂纪律,然后才进入教学工作。第一次讲新课,而且又不大需要板书,加上害怕自己讲错的心理状态,我发现自己不自觉的喜欢站在电脑前,虽然很努力的想脱稿讲解,但是目光还是忍不住要瞄几眼教案,忘词的时候就会照着课件念。同时,我发现学生积极性过高,每次一有新的图片,他们都显得特别的兴奋,为此我不得不放大声音讲课。这一节课下来,我差不多是“河东狮吼”过来的,而且最后的内容有点赶。
第二次重复课,10月13号下午2:40,多媒体教室,高二(21)班。借予上节课的经验,我让学生2:35前必须到教室,这样,我有多余的时间控制了课堂纪律,从而不影响教学进度。中午的时候我对教学内容调整了一遍,然后在办公室练习了一遍,此时我可以脱稿了,我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提问,点人回答,并适当的引导,我发现这样能很好的控制课堂纪律,因为大部分吵闹的学生集中在后面。只要你走到他们中间,并适当的提问时,他们会高度“警觉”,认真看书,以防我点名。但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有些学生的课本是如此的“整洁”,竟然没有笔记,为此,我只好走上讲台让他们把该划的内容划下,该记的笔记记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按时完成。
第三次重复课,10月13号下午4:25,多媒体教室,高二(22)班。趁着中间一节没有课,我又对内容进一步调整,并把该记下的笔记和课本需要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的页码记下,和上次课一样,我让学生提前五分钟到达多媒体教室。这次课应该进展得非常的顺利,我没有漏掉任何一个内容,此时已经完全不需要备课记录本了,在哪块内容我应该走下讲台和学生互动,哪块内容应该要求他们划下,哪块知识点是重难点要注意,我自身感觉到思路非常的清晰,但是可能提问有些多了,学生到最后面课堂要结束时显得不够积极。而我语速有点快,因此提前把课本理论知识讲完,在原来的练习题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道练习,练习显得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