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1)
这是一篇关于省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总结,3COME为您整理。
市西临长江流域(分水岭在市境内),南临淮河平原,市辖区内大部分土地面积属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洪汝河水系流域面积为1194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0%以上。其余为淮河干流北支的几个小流域以及属长江流域的一个泌阳河流域,共约占30%。洪汝河水系是省历史暴雨中心之一,举世闻名的"75.8"特大暴雨洪水就发生在该地区。
在目前的建设水平和两年来实际运行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水情分中心示范区的建设特点:一是建设的规模大,建的彻底。国家项目办公室原批准建设35处中央报汛站,省项目办公室批准增建20处省级地方报汛站,系统建设中又增建一个新批准的杨庄滞洪区,另外两个水库上游水库自建站也同时建设并网运用。目前系统内实建有58个站点,其中19处有水位。二是中央站、地方站同时建设,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同时取消了原报汛系统。避免了因为建站不全或建成后长期试用,形成两条腿走路,互相依靠,新系统效益发挥不出来。目前我们是一心一意应用示范区建设的成果。集中人力物力搞好示范区系统的维护,全部精力保证示范区系统的正常运行。
1、系统建设情况及采用的主要技术总结
系统规模为1:2:5:58,即1个水情分中心站,2个超短波中继站,5个集合转发站,58个遥测站。其中有19处为水文水位站。
系统内有19处遥测站采用超短波经薄山、遂平中继或直接与水情分中心相连,另外39处遥测站采用超短波经板桥、石漫滩、新蔡、泌阳及宿鸭湖集合转发站通过卫星信道与水情分中心相连。遥测站的有线信道也与无线信道方式一致,或送给集合转发站或直接送给水情分中心。
集合转发站采用有线或卫星直接与水情分中心相联接,也就是说,水情分中心可通过有线信道直接下载浏览集合转发站的水情数据,也可对遥测站实施召测,同时,通过卫星信道采集或召测集合转发站的水情数据。
在测站与集合转发站之间通信上以超短波为主信道,有线为备用信道,主信道发送时采用"回授、确认、重发"技术,当主信道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有线信道进行数据发送。
系统19处水文水位站中有2个气泡式压力水位计和2个超声波水位计,其余为有水井的浮子式水位计,19处水文水位站中共有7个超短波无线远传水位站。总体上说明本系统的技术设计及实施方案是完全正确的,建设质量是优良的,建成的维护管理也跟的上。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至今运行状况良好,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自报式"为主的工作体制
本系统以超短波和卫星为主信道,有线电话为备用信道。主信道的工作体制基本采用增量"自报式"(雨量增量1mm,定时5分钟间隔水位变量1cm)和"定时加报",主信道没有"召测"功能,有线备用信道具有自报和"召测"功能。
这样建设考虑的主要运行机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