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6)
这是一篇关于省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总结,3COME为您整理。
③水情分中心示范区的工作从2001年预验收开始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运行制度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各个集合转发报汛站也都建立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章程上保证系统的长久安全运行。
④系统管理落、实到水情科负责,因水情科要遥测雨水情报,系统运行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维修。
4、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工程运行效益
水情分中心示范区实现了报汛站水位、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固态存储,在报汛通信上采用双信道将数据传送至分中心或集合转发站,并具有人工置数功能。集合转发站采用超短波/卫星双信道与分中心通信。分中心实时接收来自超短波、卫星、电话等不同信道的数据,能够在20分钟内收齐辖区内报汛站的信息,进行存储、显示及图表化处理,通过分组交换数据网上传至省防汛水情信息广域网,供防汛决策使用。通过对报汛站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能够测到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或相应堤防防御标准的洪水,便于对超标准洪水采取应急措施。
4.1 雨、水情报数据采集及时准确,传递畅通快捷
水情分中心信息采集系统、报汛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保证通过超短波或卫星信道传输到中心站接收的水情信息量,以满足水文情报预报对信息的要求,并能及时准确地采集数据,解决以往雨水情报传递受阻、水情预报精度差的难题,确保了水文信息在20分钟内进入实时水情局域网。
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行,改变了原先用电话按时段报汛的旧模式。现在,降水量每达1.0毫米,水位每5分钟都能实时地测报,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其数据以固态存储的方式进入数据库,也能满足资料整编的要求。这样,不但提高了水文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大大地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了水文职工作业的危险程度。
4.2雨情、水情信息量大
今年汛期,市雨、水情拍报标准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五级,水情分中心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雨、水情信息,为洪水预报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经统计,6月29日至7月22日,分中心自动编发雨、水情电报3200份,为市防汛指挥部门提供雨、水情简报62期,以市防汛办公室的名义发布汛情通报8期,向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雨、水情信息7000多份。在今年的水情服务中,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等领导非常满意,多次给以表扬。由于信息量大,领导需要什么时间的水情我们就能主动提供什么时间的水情,需要哪一时段的雨情我们就能提供哪一时段的雨情,这在以前是无法完成的。
由于有了大量的、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水情分中心总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水文预报,并迅速报告市防汛指挥部,为我市进行科学的洪水调度提供了依据,抢得了时间,当好了参谋。在今年洪水过程中,水情分中心共做了6次洪水预报(洪汝河交汇口班台站和宿鸭湖水库站),5次精度在90%以上,1次精度达到80%。
4.3 提高了水情服务的功能和能力
建立了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后,采集系统自动采集传输的水文信息实时可靠、连续完整,机房计算机直观实时的各类图表,清清楚楚地反映系统各报汛站水雨情变化情况,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便可获取各种所需数据,查看各站(点)的雨量、雨强、等雨量线、水位过程线图,打印各种表格和图形。《水情公报》、《实时雨量水位表》都能在计算机自动生成,短时内便可发出。水情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在防汛的关键时刻,为了各级领导和防汛部门及时掌握实时水情变化,能在5分钟内通报每小时雨水情信息,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特别是采用联机作业预报,避免了大量繁杂的计算作业,减少了出错机率,不但确保了预报精度,而且彻底地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脱出来。水情信息分中心的启用和正常运行,不仅增加了水文信息的可靠程度,提高水情预报的精度,增加了洪水的预见期,今年入汛以来,我市发生了两次较大的暴雨洪水,在这两次暴雨洪水过程中,水情分中心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有了大量的、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水情分中心总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水文预报,并迅速报告市防汛指挥部,为我市进行科学的洪水调度提供了依据,抢得了时间,当好了参谋。在今年洪水过程中,水情分中心共做了6次洪水预报(洪汝河交汇口班台站和宿鸭湖水库站),5次精度在90%以上,1次精度达到80%。
4.4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