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全市交通枢纽,努力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良好、适宜人居的生态安居基地。
加快新农村基础建设。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编制的《尖山区新农村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全力实施文明村建设工程。一是加快“城中村”改造。争取国家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对7个“城中村”进行规划设计,启动双合、西山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二是加快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启动佛母山配殿修缮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争取西山村6万平方米的大型果蔬批发市场规划立项,加快原鲜新村民族风情园项目建设。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协调市交通部门修建朝阳村2公里硬质通村公路,使全乡行政村的通村路全部实现硬质化。增加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推广地膜覆盖、喷灌滴灌等抗旱节水技术,提高农业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认真搞好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城区生态建设。实施城区环境治理工程,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对城区内山体和水域的保护力度。一是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积极抓好我区5个棚户区的治理改造工程,争取国家政策扶持资金5000万元,开工建设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二是加大安邦河保护力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综合治理,严禁周边居民和施工企业乱堆乱放、乱倒垃圾、开荒种地和破坏河床等行为,加快沿河两岸绿化带建设。三是加强环境保护专项治理。综合治理居民区油烟、噪声污染,禁止城区服务业原煤散烧,取缔其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违章企业。四是开展背街巷路整治行动。加大社区保洁力度,清理社区小开荒,开展生态企业、社区、乡村、学校、机关等创建活动,提高物业和公用事业管理水平。五是开展绿色家园行动。积极参与安邦河、小尖山等环境治理工程,严格禁止影响城市环境和形象的开山采石、河道采沙等行为,做好城区和周边山体的恢复治理和绿化。
(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在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加快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发展凝聚力。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紧紧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扶贫、助学、就业等急难问题,实施十项利民惠民工程。再就业行动,落实国家再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000人;帮扶行动,开展第三轮“一帮一”活动,帮扶贫困家庭464户;救助行动,保证城市及农村低保资金足额发放、应保尽保,改善50户特困户住房条件;优生优育活动,扎实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助残行动,改善20名残疾人住房及就业条件;助学行动,举办第十届爱心助学活动,救助200名贫困大中小学生;畅通行动,修建2条白色市区巷路及3条通村公路,维护20条背街巷路;治乱行动,加大教育“三乱”治理力度,整治不正之风,查处损害农民利益问题;环境治理行动,开展城区美化、绿化,继续清理城区小开荒;五下乡活动,开展以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送岗位为主要内容的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办实事。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用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阳光教育”品牌,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积极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基地,努力向全省同级教育先进区目标迈进。发挥中心区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打造全市科技、信息平台和人力资源平台。挖掘、整合、开发利用区域内丰厚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发展乡土文化。以奥运年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进企业、校园、乡村、社区、机关文化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打造文化繁荣区,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积极打造社区示范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优化社区资源,开展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活动,打造社区运动会、邻居节、读书会等活动品牌,做好换届社区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社区服务功能建设,拓宽服务范围,打造社区建设新亮点,努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加强“五五”普法教育,完成创建省级司法所任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加大医疗市场整治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4%以上;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以上。关注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发展老龄事业。继续做好统计、审计、兵役、残疾人、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施维稳创安工程。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煤矿、食品药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公共娱乐场所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控制一般性事故,防止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完善以首问负责、开门接访、领导包保、矛盾调处、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为重点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与驻区中省市直单位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继续抓好“区长信箱”和“区长热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进一步规范群众上访秩序,努力减少群体访和越级访的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机关创建活动,开展治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平安尖山区建设,推动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
(五)加强政府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在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进科学施政、勤勉行政、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科学施政,建设责任政府,倾力为人民服务。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牢记发展的责任,努力在培植支柱产业、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各个方面率先破题;牢记创新的责任,注重区情实际,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实施领导“四个一”扶助工程,强化跟踪问责,开展机关比服务、乡村比发展、百姓比致富活动,努力营造百姓兴家业、能人办企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勤勉行政,建设效能政府,主动向人民尽责。积极推行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公正透明、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行政体系,实现政府角色定位的准确化、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工作效率的最大化,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加强督查和绩效考核,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结合实际在全区各单位开展“学练赛塑比”活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规范政府事权、财权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对政府采购等重大事项实行阳光操作,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把评判政府工作效能的权力交给人民,让政府的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民心政府,始终让人民满意。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带着感情、带着温暖、带着责任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琢磨事,少琢磨人,紧跟人流、物流、信息流,贴近企业、基层、投资者,确保资金引得进,项目留得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清廉务实的形象、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人民的满意。
各位代表!新的篇章令人鼓舞,新的号角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图强作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面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把尖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平安、和谐的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