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
6成人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
半数人认为托熟人求职最有效
6成用人单位称课程设置不合理
昨天,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近6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学校、政府和家庭、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四大重要原因。
就业/专业
所谓冷门专业更易找工作
在总体就业水平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方面,从参加调查的学生所属的专业看,可以划分为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与大多数人的预料不同,调查显示,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似乎比学热门专业的更容易找工作。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而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似乎低于人们的预期。
就业/薪酬
6成人期望月薪低于2000元
王丽萍认为,客观地讲,当前大学生一般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市场状况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根据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有六成以上(66.10%)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地改观。仍有45.93%的大学生担心到基层和西部工作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有六成以上的人对到基层和西部工作持不太赞成的态度。
就业/能力
缺乏经验被视为就业障碍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王丽萍表示,此次问卷调查显示,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另外一组数据表明,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且,在这一点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